筷子的由来儿童故事
1 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所以十分穷困。而他的老婆实在无法跟著过苦日子,就想书死他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罢,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他痛得,啊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又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他知道这是一只神鸟,於是装著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见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挟肉就在我足下……。」姜子牙听了神鸟的指点,忙摘了两根细丝竹回到家中。这时老婆又催他吃肉,於是姜子牙将两根细丝竹伸进碗中,刚想挟肉,只见丝竹叽叽地冒起一股股青烟。姜子牙假装不知放毒之事,对老婆说:「肉怎么会冒烟难道有毒」没毒,你知道丝竹是不能碰肉的。「真没毒,那你吃一块。」,说著姜子牙挟起肉就往老婆嘴里送,老婆脸都吓白了,忙逃出门去。
姜子牙明白这丝竹是神鸟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验出来,从此每餐都用两根丝竹进餐。此事传出后,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邻也纷纷学著用竹枝吃饭,后来效仿的人越来越多,用筷吃饭的习俗也就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2 商纣王喜怒无常,吃饭时不是说鱼肉不鲜,就是说鸡汤太烫,有时又说菜肴冰凉不能入口,为吃饭这件事很多厨师成了他的刀下之鬼。宠妃妲己也知道他难以侍奉,所以每次摆的酒宴,她都事先尝一尝,免得纣王又要发怒。有次,姐己尝到有碗佳肴太烫,可是撤换已来不及了,因纣王已来到餐席前。妲己为讨得纣王的欢心,急中生智,忙取下头上长长玉簪将菜挟起来吹了吹再送到纣王口中。纣王是荒*无耻之徒,他认为由妲己挟菜喂饭是件享乐之事,於是天天要妲己如此。后来妲己即让工匠为她特制了两根玉箸挟菜,这就是最初玉筷雏型,以后这种挟菜方式传到了民间,於是中国产生了筷箸。
3 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困,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有次大禹乘船到一个岛中,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肉沸熟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汤中挟出,吃了起来。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锅中捞食,腾出时间处理急事。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细棍挟取食物的本领,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菜,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也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箸的雏形。
姜子牙是个奇怪的人。他总是变老。据说姜子牙年纪很大了,一事无成。说,“太守王恭,启智蜀府,废朝戈”;说“爷爷看起来70岁,杀牛唱歌,卖粮刺”;说:“吕望游历五十年,卖粮卖刺,七十岁住朝戈。”汉代刘向《战国策秦五》也说:“泰王公,土左朝戈,仆晋吉迎客。”于是,姜子牙早年过得很不开心。
资料显示,姜子牙从小就疲惫不堪。因为家道中落,他可能做过倒插,然后被一个女人残忍抛弃,然后在朝戈做起了屠宰生意。可惜总是不好,你会失去你所做的一切。具体年龄可能在70岁左右,也可能在50岁以上。反正这个年龄就是退休年龄了。人家都是儿孙满堂,享受着天伦之乐,姜子牙还在飘,寻找着自己的家。
记载:“或者说,太公闻过,尝过,但无路可走。”姜子牙可能是商纣王的臣子。历史记录表明,纣王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他曾经杀死了他的大臣和叔叔。可能姜子牙看到这个就被吓跑了吧。去游说州长。然而,当君主看起来像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时,他什么也没有。不管你有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结果都是开姜子牙。就这样,姜子牙彻底放弃了梦想,整天拿着鱼竿在渭河边钓鱼。
毕竟老同志,姜子牙很会钓鱼。据《围腰子》介绍,姜尚的钓法很特别,短干钓线,竹钩。他不需要饵料,鱼竿也不会掉水里。他离水面三英尺,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在钓鱼,他愿意上钩。有一个叫吴姬的樵夫,看到姜子牙的直钩无饵,冷笑道:“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尚说,“你只知道一个,但你不知道另一个。从音乐中获得灵感不是男人的工作。我宁愿直接吃鱼也不愿意听音乐。我的鱼钩不是用来钓鱼的,是用来钓国王和王子的。”姜子牙抓了很多鱼。周文王听到后,派人去找姜子牙。让姜子牙姬昌带走,直到走不动为止;让他的儿子拉国王的车,直到他不想拉为止。王背着姜子牙走了48步,儿子们开着姜子牙的车走了808步。当时姜子牙对王文父子说:“有808年历史的周朝,只有48个皇帝。”。
从此,姜子牙悉心帮助周文王父子,也创造了他生命的第二个春天。虽然早年没有结婚生子,但后来成为周朝开国元勋,很多美女对他投怀送抱。此外,据记载,周武王王后蒋易是周成王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由此可见,姜子牙早年是有婚史的,但他的妻子肯定不是马,因为马是汉末才出现的。
姜子牙的老婆名叫马氏,原著小说中只是提到了姓并没有说名,一些影视剧会把马氏叫做马招弟,也就被很多人当成了马氏的名字。马氏的形象十分活泼,而且会给人一种自带喜感的感觉,和较严肃的姜子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说姜子牙和马氏初次见面,两人就相互产生情愫,随后结为夫妻。在《封神演义》中,马氏中了申公豹的毒导致被毁容,后来服下七窍玲珑果后不仅容貌变的更加漂亮了,就连很多旧疾也一并治好。很多人好奇姜子牙和马氏之间的感情究竟怎么样,这个在历史上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古书中有把姜子牙跟马氏感情描写的很好的,也有把马氏和姜子牙结局写成分离的。其实成语覆水难收的典故,就和姜子牙还有马氏之间的感情有关。
姜子牙到了晚年每天就只知道钓鱼,家里的事一概不管,马氏已经对姜子牙彻底失望,所以打算离开姜子牙。姜子牙试图挽留,还说今后一定会得到荣华富贵,但马氏根本就没在意,义无反顾的选择离开。此后姜子牙果然立下大功,成为灭商建周的功臣。这时马氏又找到姜子牙打算复合,姜子牙却把一盆水泼在地上,淡淡的说了一句:若言离更合,覆水已难收。不过这个典故的结局还是太现实了,大家应该更喜欢看姜子牙和马氏白头偕老的样子。
《封神演义》中,姜子牙32岁上昆仑山拜师元始天尊,直到72岁才修行完毕,功成下山。之前姜子牙并没有成婚,所以下山后找到自己的结拜兄弟宋异人这才娶了68岁的马氏。两人的年纪都不小了,此后的故事就和覆水难收差不多,马氏看到姜子牙功成名就所以十分后悔,最后选择上吊自尽。不过姜子牙在最后封神时,还给自己的妻子马氏封了一个扫主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不懂马氏为什么会是扫帚星,扫帚星总归不是什么好词,当然这并不是说姜子牙有多喜欢马氏,而是对马氏薄情的一种报复。看来姜子牙也有自己小心眼的地方,这点还是让人没想到。姜子牙埋怨自己是因为马氏才大器晚成,马氏一走自己立即高升,所以才说马氏是扫帚星。不过姜子牙能得到姬昌的赏识,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时机已经趋于成熟,和马氏并没有太大关系。
或许也就是影视编剧,喜欢把姜子牙和马氏打造成一对欢喜冤家,也让马氏活跃了起来。马招弟成为了姜子牙最坚实的后盾,一路帮他扫清障碍,还揽获了各路仙侠,可能这样发展下去,马氏也就能把扫帚星这三个字给摘掉了。
姜子牙把一些不具备法力的凡人分封为神仙,重点是这些凡人都和他有关系。首先姜子牙是把自己的老婆马氏封为了扫把星,虽然说这是他老婆主动求他得来的,但也可以看得出姜子牙是在徇私舞弊。其次姜子牙曾经收了一个徒弟叫龙须虎,他的这个徒弟在《封神演义》中明确的说明了是榜上无名之人,但是最终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却把龙须虎封成了九丑星君。
之所以说这些人是姜子牙徇私舞弊抢夺他人成神名额,主要是因为在封神榜中其实有很多的有大法力的人,最终没有被封神。这些人比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凡人,又或者只有些许低微法力的人强上很多,不仅是战斗力上强,在心性上也比这些人强。按道理,应该是这些人被封神,而不是那些几乎没有什么能力的人被封神。
姜子牙的老婆马氏是一个悍妇。她的家族有权有势,他爹看姜子牙十分的聪明,认为姜子牙肯定能够有一番作为,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姜子牙。可是姜子牙娶了马氏之后,一直在家里不出去,连家里的吃饭钱都是马氏自己赚的,后来马氏受不了了就抛弃姜子牙走了。姜子牙助西岐伐纣,马氏知道西岐的国师是姜子牙之后,又厚着脸皮来求与姜子牙复合。姜子牙不齿马氏的为人,就泼了一盆水在地上,说只要这盆水能够复原回到盆里,我们俩就复合。马氏没有法力,自然无法将地上的水还回到盆里,于是羞愧而走。
后来马氏意外死去,姜子牙感念两人毕竟是夫妻,所以还是把马氏的灵魂收进了封神榜之中。综合而言,马氏只是一个凡人,完全不应该成神的。她也没有参与封神之战,只因为是姜子牙的老婆,就被封成了扫把星。由此可见,姜子牙确实是在徇私舞弊。
说过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嫁给了武王姬发,后来成为大周朝的皇后。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姜子牙的儿子,因为这涉及到贯穿整个春秋和战国的齐国的来龙去脉。
据历史记载,姜子牙有15个儿子,分别是:齐丁公姜灶、壬国伯爵姜川、年国伯爵姜孝、奇国伯爵姜忠、枋国伯爵姜礼、绍国伯爵姜廉、骆国伯爵姜温、铭国伯爵姜恭、青国伯爵姜让、易国伯爵姜仁、尚国伯爵姜平、其国伯爵姜安、佐国伯爵姜泰、纪国侯姜稷和齐乙公吕得姜山。
姜子牙众多儿子中,最值得说的就是他的大儿子——姜灶,也叫吕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他的一生来看,也是充满了神话色彩,虽然没有姜子牙那么耀眼。
大家都知道伐纣成功之后,姜子牙被女婿周武王分封到了齐地,建立齐国,成了齐国的第一代国君,作为长子的吕伋就是齐国的第二代国君——齐丁公。
吕伋为什么被后人尊称为齐丁公,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先从吕伋继承齐国国君说起,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回归仙位,被父亲姜子牙留在京城辅佐外甥周成王的吕伋,才奔赴齐地当了齐国的第二代国君。后来,吕伋病重去世,由于他去世之日为"丁",周穆王就以商朝的礼仪谥法,尊其为"齐丁公"。
时至今日,齐丁公到底活了多少岁,依然是一个绝对属于神话级的问题,接下来咱们就从他一生的经历来扒拉扒拉。
齐丁公一生都服务过哪些帝王嘞?先是姐夫周武王,接着是自己的外甥周成王,再到外孙周康王,然后是周昭王,最后是周穆王,妥妥的五朝元老。纵观整个中国历史,都是极为少有的五朝元老。
更不可思议的是,西周这几位帝王除了周武王外,其他四位可都不是短命鬼,每一个在位时间都在二十年上下,周穆王更是当政五十多年。
如果我们再按照一代人相隔20年来算,齐丁公和周穆王两个人几乎差出了整100年,说齐丁公是神一样的人物,并不过分吧!
不过,长寿虽然是每个人都希望的结果,但有一点不好,就是会遭遇白发人送黑发人之苦。据说,齐丁公死的时候,他的大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都先他一步死了。意味着齐丁公以白发人的身份送黑发人,至少经历了三次。
齐丁公是周朝的重臣,地位很高,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勋。外甥周成王继位后没多久,归顺了周武王并获封的商朝遗民武庚利用管叔、蔡叔对周公的不满,伙同周边诸侯起兵反叛。
此时,还不是齐丁公的吕伋奉成王之命,跟随周公东征,其父亲姜子牙则响应西征,最终平定了"武庚之乱"。关于吕伋为什么跟随周公,而不是自己的父亲,有一种说法是姜子牙故意把儿子吕伋安插在周公身边,随时了解周公的动向。
不过,吕伋在跟随周公的数年之间,培养出相当厉害的政治素养和军事能力,成为周公其后非常重要的朝中辅臣。
不过,齐丁公有一个功劳很有意思,就是《晏子春秋》所记载:“丁公伐曲沃,胜之,止其财,出其民。”
此时的曲沃属唐国疆域,非姬姓诸侯国,但是这个诸侯国距离姬周镐京城太近,属于姬周政权的潜在威胁,因此周王国要攻灭唐国。
攻灭唐国的主要将领,正好就是齐丁公,而显然此时的齐丁公已经成为周天子的超级武将,史书中说的是“虎贲氏”,也就是周天子嫡系部队中的王牌,战斗力绝对是当时的顶尖级别。因此齐丁公掌握的是周天子的防卫,也就是说天子的生杀大权也在齐丁公的手中,这在后世看来绝对是权臣级别人物。
唐国被灭之后,还属于年少不懂事的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桐叶封唐”的游戏,被认真且特别注重礼仪的叔叔周公给当了真,就把唐国封给了叔虞,唐叔虞就成了后来晋国的始祖。这么一看,称霸春秋的晋国最初的封地,还是齐国的齐丁公打下来的,真是晋国的萝卜,齐国的种。
紧接着,齐丁公又在周王室中结交王室成员,太保召公、仲桓等皆与其为伍,在辅佐周康王登基的事件中,齐丁公绝对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此后,齐丁公作为辅政大臣,成为了周天子身边唯独不姓姬的四大权臣之一。
回头再说当年吕伋平叛三监之乱得时候,齐国就已经取得“东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的权力,就是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征伐诸侯,即便是不听召唤的姬姓诸侯,齐国也有权力进行征伐,这就是所谓的上封宝剑。
当齐丁公成为四大权臣而后,这种权力被更加放大,在镐京城中控制虎贲军,对外征伐控制周王师,还能号令齐国军队征伐东方,这就让齐国对诸侯列国的威慑力更强,成为纯正的强国,也成为周天子稳固东方的重要诸侯国。所以,后来齐桓公说“尊王攘夷”,站的也就是这个角度。
不得不说,齐丁公见证了西周从初创到走上巅峰的过程,也把自己的诸侯国发展得红红火火,确实令人惊叹,在历史上也堪称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