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头条

一个广东为什么扶贫了大半个广西?

礼物大全

2024-09-11

一个广东为什么扶贫了大半个广西?导读:一    深圳市帮扶河池市:1 福田区帮扶罗城仫佬族自治县2 福田区帮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3 宝安区帮扶都安瑶族自治县4 宝安区帮扶大化瑶族自治县5 龙华区帮扶凤山县6 龙华区帮扶东兰县7 大鹏新区帮扶巴马瑶族自治县二    深圳市帮扶百色市

一    深圳市帮扶河池市:

1 福田区帮扶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2 福田区帮扶环江毛南族自治县

3 宝安区帮扶都安瑶族自治县

4 宝安区帮扶大化瑶族自治县

5 龙华区帮扶凤山县

6 龙华区帮扶东兰县

7 大鹏新区帮扶巴马瑶族自治县

二    深圳市帮扶百色市:

1 罗湖区帮扶西林县

2 罗湖区帮扶隆林各族自治县

3 盐田区帮扶凌云县

4 盐田区帮扶乐业县

5 南山区帮扶田阳县

6 南山区帮扶德保县

7 龙岗区帮扶靖西市

8 龙岗区帮扶那坡县

9 光明区帮扶田林县

10      坪山区帮扶田东县

三    江门市帮扶崇左市:

1 蓬江区帮扶天等县

2 鹤山市帮扶龙州县

3 新会区帮扶宁明县

4 江海区帮扶大新县

 

四    肇庆市帮扶桂林市:

1 高要区帮扶龙胜各族自治县

2 端州区帮扶资源县

五    肇庆市帮扶贺州市:

1 四会市帮扶富川瑶族自治县

2 鼎湖区帮扶昭平县

六    湛江市帮扶柳州市:

1 廉江市帮扶融水苗族自治县

2 遂溪县帮扶融安县

3 吴川市帮扶三江侗族自治县

七    茂名市帮扶南宁市:

1 电白区帮扶马山县

2 高州市帮扶上林县

3 化州市帮扶隆安县

八    茂名市帮扶来宾市:

1 信宜市帮扶忻城县

2 茂南区帮扶金秀瑶族自治县

 

九广东为什么会帮扶大半个广西?

1广东广西山水相依:

广东和广西在地理上同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同属于我国的华南地区。广东的粤西地区、粤北地区大部分与广西的桂东地区相连,而广西的桂东地区更是几乎全部与广东相连。广东的母亲河珠江,其上游就是在广西。广西的右江、左江汇聚成郁江,广西的红水河、柳江汇聚成黔江;广西的郁江、黔江又汇聚成浔江;广西的浔江流入广东成为西江,是珠江最为主要的支流。所以广东广西是山水相依的,广东人喝的是广西的水,广东自然会帮扶广西。

2广东广西血脉相连:

广东、广西自古就是一家,其实这还包括了香港、澳门、海南、安南。

先秦时期今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安南地域,同属于中国百越地区;

秦朝建立之初,秦始皇派出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建立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并称“岭南三郡”。其中今广东的粤东、粤北、珠三角地区属于南海郡。今广东的粤西地区分别属于南海郡、象郡、桂林郡。今广西分别属于桂林郡、象郡;

西汉初期,今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安南地域,同属于西汉王朝藩属国南越国;

西汉中期,汉武帝将南越国故地分设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并称“岭南九郡”。 “岭南九郡”共同隶属于汉朝交趾刺史部管辖;

唐朝时期,今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安南地域,共同隶属于唐朝岭南道管辖;

宋朝初期,今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地域,共同隶属于宋朝广南路管辖。

后来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赵光义,将广南路一分为二分为广南东路(今广东的前身)、广南西路(今广西的前身),广东、广西在历史上这才开始了分设之路。

 

3两广兄弟一家亲的优良传统:

纵观广东、广西的历史可以知道,广东、广西在唐宋之前本就是一体。自宋朝广东、广西分设以来,广东、广西久成了分家后的两兄弟。广东、广西虽然分家了,但是依然是山水相依的、血脉相连的。所以在明清时期以来,两广地区一直还流传着“两广兄弟一家亲”的说法!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广东人、广西人在其他省份相遇的时候,都会格外的亲切,都会叫上一声老乡。广东人在广西经商、工作、读书,广西人对待广东人都是非常的友好、非常的热情、非常的义气!即便是广东女孩子嫁到广西,广西人也会好好相待、相敬如宾!

 

结尾语:

关于“为什么一个广东扶贫了大半个广西”,你们有什么不同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关注。

不幸的是,这位把一生奉献在桂林乡村山寨的摄影家于2004年4月12日下午因病逝世。虽然,李亚石先生走了,但是他的作品留

下了中国最美的魂!下面是李亚石先生拍摄桂林风光组图,让我们欣赏这些震撼的,缅怀这位对摄影作出极大贡献的摄影家——李亚石。

“我只能用摄影扶贫……”——记李亚石的金坑情结

1月10日,《李亚石摄影展》在市文化宫开展, 其中关于龙胜的金坑、龙脊题材的作品吸引了许多观众。10年前金坑还是一个贫困、没有电、不通路的与世隔绝的山寨,是电视纪录片《龙脊》让它成为了焦点,加快了它的发展。现在龙胜金坑的任何一家农户,提起《龙脊》的策划者李亚石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李亚石同志是桂林摄影家。他1968年入伍,1969年开始在部队从事专职摄影工作。1983年李亚石转业到桂林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后调入桂林电视台任专题部主任。李亚石同志钟情于桂林山水,三十多年来,他踏遍了桂林的山山水水,足迹遍布周围的乡村山寨。

1994年5月,由他带领的电视摄制组首次进入龙胜龙脊拍摄反映希望工程的电视纪录片《龙脊》。当时金坑属极度贫困的山寨,不通公路、不通电,大部分村民还过着贫困的生活。摄制组经过数月的艰苦拍摄完成了该片。专题片《龙脊》的播出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自愿主动的扶贫捐款与日俱增。李亚石在拍摄专题片期间,还拍摄了一组全面反映金坑梯田风光和民俗风情的摄影作品《大山的日子》,经桂林电视台的滚动播出也引起良好的反响;接着专业杂志《中国摄影》利用4个页面刊登了他的《金坑,我心中的诗画》,再次激起了国内外影友对金坑的关注和创作热情。

1999年龙胜金坑梯田成为全国知名的摄影基地和旅游热点,李亚石自然成了“金坑拍摄第一人”,一到拍摄的黄金节气,他的手机就要被打爆,影坛中的几乎所有到金坑的摄影人都请他作向导。一次他带10多个广东的朋友到金坑创作;同行看到当地村民的贫困生活境况,所有的人都慷慨解囊。那次一共资助了30多个贫困学生上学。有的接受资历助的学生现在已中专毕业了。

“我是一个记者,扶贫帮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只能用摄影扶贫……,金坑的发展是我平生最欣慰的事。”李亚石说。

在四十余年的摄影生涯中,李亚石的作品入选过全军、全国精品展、香港国际摄影沙龙展、新加坡国际沙龙展,哈苏专业相机国际幻灯片展。作品《年年三好生》在1995年获得全国乐凯反转片摄影大赛一等奖,他的《漓江-兴坪风光》 作品还被制作成巨幅照片悬挂在自治区人民大会堂。李亚石同志亲自编导拍摄和组织拍摄过300多个电视专题片和电视记录片,获得区省级以上奖励的70多个。代表作品有电视风情片《苗族斗马节》,1988年获得全国骏马杯一等奖,电视风情片《龙舟欢歌》1987年获得全国金牛奖,电视记录片《龙脊》1995年获得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 一等奖。桂林电视台文艺部请他主机拍摄的电视散文片《漓江父亲》2002年获得全国金鹰奖电视艺术片类一等奖。

李亚石让摄影告诉世界

我对李亚石先生的了解 ,缘于广西龙胜金坑。金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在我一点一点慢慢知道李亚石先生生平的时候,金坑没有阳光,天下微雨,梯田和溪流均闪着亮光。山风迎面吹来,令人心中感慨。

这是一个没有夕阳的傍晚,我随采访小组住进金坑梯田沁园楼,放下行李我就发现了李亚石。更准确地说,是发现了李亚石先生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贴在进门就能看到的屏风上,名为《心中的诗画·李亚石金坑摄影纪念集》。这都是一些美丽的画,柔和,凝练,有着恰到好处的名字。作者的思想在画里一一展现,让我从中得到快乐,得到净化,得到人生真谛。《水盈田畴》的龙脊梯田,春天的雨水使她透明如

镜,妩媚妖娆。面对她,我能感到山风送来的田野的清芬。《云游山寨》的白云薄似轻纱、轻宁恬淡。白云自远方梯田的山巅慢慢飘来,温柔如少女刚从梦中醒来。《金稻飘香》的稻香竟然袭人。画面上阳光流溢、稻香流溢、丰收流溢。丰收的风暴,席卷金坑梯田的每个角落,让人感到金坑龙脊梯田沉甸甸的喜悦与沉甸甸的重量。《山寨瑞雪》无声的雪地上,龙脊梯田是白的,金坑山寨是白的,瑶民居住的木楼也是白的。谁也不打扰谁,梯田和寨子都在安眠,婴儿般的安眠。《冬日梯田》是故乡,也是家园的永恒主题。它所体现的阳刚与阴柔相得益彰,自然、和谐,令人神往。我在心里惊叫,李亚石是谁?金坑梯田壮观而又生动的曲线何以在他的摄影中灿烂无比?疑惑的目光投向我们此行的组织者王教授。 王教授说,李亚石是桂林著名的摄影家和电视摄影师。他早期的摄影主题是军旅文化 ,后来从事地方摄影工作,长达30多年的摄影生涯,使他有200多幅作品被大型画册和《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杂志刊登。许多作品入选过全军影展、全国影展、香港国际摄影沙龙展、新加坡国际沙龙展、哈苏专业相机国际幻灯片展等。1994年进入金坑拍摄反映希望工程的电视纪录片《龙脊》,从此与金坑梯田有了解不开的情结。他用镜头诠释金坑梯田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内涵;他在金坑拍出的系列作品和他在金坑实施的摄影扶贫达到了同样的高度。

1994年,带着拍摄反映希望工程电视纪录片《龙脊》使命而走进金坑梯田的李亚石先生,深为金坑梯田罕世绝伦的美丽所震撼。同时也为金坑红瑶人的生活艰辛所震撼。他发现这里简直就是摄影家的梦想,摄影的天堂。

他在金坑梯田一呆就是一阵,一拍就是10几个胶卷。清晨,他等待日出,去守候《梯田晨曲》;正午,他游刃有余地拍出《田园清夏》;黄昏,他等待牧归的汉子或童子,用情拍下《 梦幻田园》。自此,李亚石先生与金坑梯田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一个金坑人一年的收入都不到1000元;金坑人去一次乡里,翻山越岭来去要走十五六个小时。通常是下半夜两三点起身出发,中午赶到乡里,办事后匆匆往回赶,到家还是半夜三更了。寨子里若是有人不幸得了重病急病,几条汉子轮番抬着往乡医院狂奔,往往还是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

李亚石先生知道,金坑梯田如果一跃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金坑人就可以通过旅游这个黄金产业而达到路通、水通、电通,乃至经济收入直接提高的实惠了。由是,他产生了摄影扶贫的构想,他要让摄影告诉世界,金坑是个美丽的、风情万种的地方。为了拍摄好金坑龙脊梯田的美丽风光,把金坑梯田的美好传播出去,李亚石先生一年数次往返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 ,往返同一景点,直到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为止。从1994年至2004年,整整10年,拍摄金坑梯田一直是李亚石先生不断重复的主题。他借助和谐的构图、色彩的华美、浑然天成的画面,带给观者一种音乐般的旋律之美。春天水盈田畴,夏日田野清芬,秋来金稻飘香,冬至瑞雪覆盖,简直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一种奇妙的摄影再创造。一个季节一种色彩,一种韵味。

李亚石先生在金坑龙脊拍摄的梯田风光、民俗作品经电视播出与在《中国摄影》刊发后,金坑梯田声名大噪,各路摄影师与文人墨客相继而来。金坑也就作为摄影家的摇篮和旅行者的天堂开始改变金坑。这种改变非常美妙,无数海内外游客凭借一帧金坑梯田的美丽摄影 ,不远万里,寻踪而来。这就为改善金坑环境、改善当地红瑶人的生活开辟了广阔前景。更为开发当地瑶家旅游、帮助瑶民脱贫致富带来了福缘。因为,摄影给人的美感是直觉的,金坑梯田所展示的阳刚之气实在令人神往。

随着采访的步步深入,我发现李亚石先生的摄影作品在金坑无处不在。不少金坑人家的木楼内外都张贴着李亚石先生的摄影作品。我满怀崇敬从一个盛装红瑶女的手上买下一本《心中的诗画·李亚石金坑摄影纪念集》。封面是金坑秋天金色的稻子,封底是李亚石先生头戴凤尾草冠遮阳的照片。

盛装的红瑶女见我低头认真翻看《心中的诗画·李亚石金坑摄影纪念集》,就向我介绍,李亚石是最早来到他们金坑的摄影家之一,会拍电视和照片。我问她为什么家家都喜欢张贴李亚石先生的摄影作品,她说为了怀念也为了宣传他们金坑,这样我就明白了李亚石先生在金坑为何普遍得到推崇的原因。

在一家名为“三棵树”的当地人开的木楼旅馆里,李亚石先生金坑摄影作品展以大美的姿态,静静地向来者讲述金坑梯田的故事,讲述李亚石先生的故事。李亚石先生每年要来几次金坑,每次来都住在“三棵树”这里。那时的“三棵树”还不叫“三棵树”,还只是一个普通红瑶人的家。李亚石的来,给美丽而又贫脊的金坑带来了希望。一幅照片一个故事,这在金坑人的心中,谁都有杆秤称着。

金坑龙脊梯田摄影,诱惑李亚石先生十年,至死也未放弃。

李亚石先生在患病后到去逝前的这段时间,依然牵挂金坑,情系龙脊。因为自幼少孤的他深知经济贫困的难处与世态炎凉的苍凉。他在金坑梯田拍完他人生所能拍的最后一张照片后,对金坑梯田的热爱使他决定去世后长眠这里,他要看太阳一圈一圈地照着金坑,照着金坑龙脊一样美丽的梯田。

2004年12月,李亚石先生病逝后的遗骨,在亲朋好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护送下运抵金坑,从此长眠在金坑梯田的二号观景台附近,继续关注他生前摄影扶贫的金坑,关注他生前为之魂牵梦萦的红瑶人。他的墓碑,是由灰色大理石凿成的、形似刚刚拉出的一截胶卷造型。石雕的胶卷仿佛正等着主人李亚石先生把它装进相机,又仿佛刚刚从暗房冲洗完毕,正等着主人李亚石先生一张张地拉出来看片——一块独具匠心、令人思绪万千的碑。碑文寥寥200余字,概括了李亚石先生一生追求的精髓,令人景仰。

李亚石先生的骨灰运抵金坑梯田下葬的场面颇为感人,到我来金坑采访的时候,金坑最普通的一个红瑶妇女,还向我讲述了对她来说无法磨灭的印象。前来吊唁的人既有李亚石先生生前的亲朋好友,也有金坑的父老乡亲。

听说李亚石先生的墓就葬在金坑二号观景台付近,我撇开一切采访直奔李亚石先生的墓地。李亚石先生的墓地背靠金坑龙脊梯田,前面还是金坑龙脊梯田。天晴时看得很远,可见悠悠石板路穿过纵横的梯田,进入云端。收获时节,还可看着盛装的红瑶女子,走进一层一层的梯田里,走在一起一伏的稻浪上。在李亚石先生的墓前,我怀着对李亚石先生的尊敬与无法交流的遗憾静默、远眺、徘徊和缅怀。献上一束从金坑龙脊梯田上采来的绿油油的凤尾草和黄澄澄的油菜花,我想他会喜欢。

我记得我们离开金坑的那天阳光格外好,我想那一定是李亚石先生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微笑。因为今天的金坑不仅路通,电通,水通,而且旅游也通了,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人前来观光旅游。他们背着不同的旅行包,带着不同的摄影、摄像器材,操着不同的口语,住进结构大约一样的木楼。然后,边看边拍边享受。我很随意地数了数,光是我们居住采访的田头寨那几十户人家,就有20多户办起了瑶家旅馆。还有大寨、小寨、壮界的……据说,一户瑶家旅馆的年收入有好几万元呢。瑶家旅游的兴起,不仅带动了瑶家饮食业的发展 ,而且还带动了瑶家传统手工艺品的贸易交流。这是李亚石先生摄影扶贫的心愿。

广西龙胜金坑龙脊梯田,随着李亚石先生以及无数摄影家与当地政府的传播,已经进入黄金时代。

2016全国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如下:

河北省39个

行唐县、灵寿县、赞皇县、平山县、青龙县、大名县、魏县、临城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阜平县、唐县、涞源县、顺平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赤城县、崇礼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县、围场县、海兴县、盐山县、南皮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阜城县、涿鹿县赵家蓬区

山西省35个

娄烦县、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平顺县、壶关县、武乡县、右玉县、左权县、和顺县、平陆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汾西县、兴县、临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

内蒙古自治区31个

武川县、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林西县、翁牛特旗、喀喇沁旗、宁城县、敖汉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旗、四子王旗、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突泉县、苏尼特右旗、太仆寺旗、正镶白旗

吉林省8个

靖宇县、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

黑龙江省14个

延寿县、泰来县、甘南县、拜泉县、绥滨县、饶河县、林甸县、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同江市、兰西县、海伦市

安徽省19个

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岳西县、颍东区、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裕安区、寿县、霍邱县、舒城县、金寨县、利辛县、石台县

江西省21个

莲花县、修水县、赣县、上犹县、安远县、宁都县、于都县、兴国县、会昌县、寻乌县、吉安县、遂川县、万安县、永新县、井冈山市、乐安县、广昌县、上饶县、横峰县、余干县、鄱阳县

河南省31个

兰考县、栾川县、嵩县、汝阳县、宜阳县、洛宁县、鲁山县、滑县、封丘县、范县、台前县、卢氏县、南召县、淅川县、社旗县、桐柏县、民权县、睢县、宁陵县、虞城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淮滨县、沈丘县、淮阳县、上蔡县、平舆县、确山县、新蔡县

湖北省25个

阳新县、郧县、郧西县、竹山县、竹溪县、房县、丹江口市、秭归县、长阳县、孝昌县、大悟县、红安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麻城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神农架林区

湖南省20个

邵阳县、隆回县、城步县、平江县、桑植县、安化县、汝城县、桂东县、新田县、江华县、沅陵县、通道县、新化县、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28个

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融水县、三江县、龙胜县、田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隆林县、昭平县、富川县、凤山县、东兰县、罗城县、环江县、巴马县、都安县、大化县、忻城县、金秀县、龙州县、天等县

海南省5个

五指山市、临高县、白沙县、保亭县、琼中县

重庆市14个

万州区、黔江区、城口县、丰都县、武隆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

四川省36个

叙永县、古蔺县、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马边县、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阆中市、屏山县、广安区、宣汉县、万源市、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小金县、黑水县、壤塘县、甘孜县、德格县、石渠县、色达县、理塘县、木里县、盐源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贵州省50个

六枝特区、水城县、盘县、正安县、道真县、务川县、习水县、普定县、镇宁县、关岭县、紫云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印江县、德江县、沿河县、松桃县、兴仁县、普安县、晴隆县、贞丰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大方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黄平县、施秉县、三穗县、岑巩县、天柱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黎平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麻江县、丹寨县、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三都县

云南省73个

东川区、禄劝县、寻甸县、富源县、会泽县、施甸县、龙陵县、昌宁县、昭阳区、鲁甸县、巧家县、盐津县、大关县、永善县、绥江县、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永胜县、宁蒗县、宁洱县、墨江县、景东县、镇沅县、江城县、孟连县、澜沧县、西盟县、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双江县、沧源县、双柏县、南华县、姚安县、大姚县、永仁县、武定县、屏边县、泸西县、元阳县、红河县、金平县、绿春县、文山市、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马关县、丘北县、广南县、富宁县、勐腊县、漾濞县、弥渡县、南涧县、巍山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梁河县、泸水县、福贡县、贡山县、兰坪县、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县

陕西省50个

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陇县、麟游县、太白县、永寿县、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延长县、延川县、宜川县、洋县、西乡县、勉县、宁强县、略阳县、镇巴县、留坝县、佛坪县、横山县、定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宁陕县、紫阳县、岚皋县、镇坪县、旬阳县、白河县、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山阳县、镇安县、柞水县

甘肃省43个

榆中县、会宁县、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县、古浪县、天祝县、庄浪县、静宁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镇原县、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武都区、文县、宕昌县、康县、西和县、礼县、两当县、临夏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县、积石山县、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夏河县

青海省15个

大通县、湟中县、平安县、民和县、乐都县、化隆县、循化县、泽库县、甘德县、达日县、玛多县、杂多县、治多县、囊谦县、曲麻莱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8个

盐池县、同心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海原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7个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乌什县、柯坪县、阿图什市、阿克陶县、阿合奇县、乌恰县、疏附县、疏勒县、英吉沙县、莎车县、叶城县、岳普湖县、伽师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田县、墨玉县、皮山县、洛浦县、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尼勒克县、托里县、青河县、吉木乃县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接下来要给大家推荐的是下乡扶贫工作日志,欢迎阅读以及参考!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1)

 屈指算来到xx村已12天了。这些天来,走村串户,访贫问寒,与这里的村社干部、党员和村民谈心、交流、拉家常,收获颇多。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有贫有富,但更多的是贫困。农民们很辛苦,家家户户几乎都耕种着三十亩以上的耕地,有的还耕种四五十亩,这在我的家乡及好多农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但是这些天来一直让我感动的是,他们即使生活条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这些乡亲们一个个都活的挺有精神。写到这里,我就想起现在的许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总拉着一张苦瓜脸,无精打采,生活在郁闷的世界里。我们的“上班族”们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一脸茫然,好似有无尽的烦恼。在这里,我们与贫困户聊天,他们说有许多寒苦,但他们相信党和政府,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与希望。我想,这就是他们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缘由吧!

 九点半时,我们帮扶组的同志们都到齐了。今天我们去走访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离我们的根据地村委马主任家还有两公里。我们向东徒步行走十来分钟,眼前出现了一道大坡,这个自然村刚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沟成行。我这时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称可能就是这样得来。顺着山坡土路向下继续行走了十多分钟,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废弃的庄廓随处可见,真正像样的农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见个人影。一路上听老谢说原先这个社有26户,现在只剩10户。我们连走了三户,但家家都锁门。在老谢的提议下,我们径直来

 来到原村支部书记孙万发家。走进他家时,他正要出门去收割玉米,见到我们他很热情地让我们进屋。看上去家里条件并不好,像样的只有一台电视机,上边还赫然写着“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收视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说村上有个电视在孙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愿去要回来。老谢说他家在这个社还算最好,以前这个孙书记工作干得也不错,青海《党的生活》还专门报道过他,可是后来群众反映不好,换届时没能当选。攀谈中我们得知以前他当过民办教师,如果再坚持两年就转正了。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在外跑车,收入也可以,但因为他们这个地方条件太差,已过结婚年龄的儿子一直说不上媳妇。他说这个社、包括整个xx村的小伙子们都很难说媳妇,姑娘们没人愿意到这个山大沟深的穷地方来当媳妇。好在他的二儿子很争气,现在上天津石油大学,快毕业了,工作已签约。谈到村里的工,他说这里的群众有条件的想方设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难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帮助他们搬出大山沟。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体搬迁不太现实,但是通过政府适当扶持鼓励自行搬迁还是可行的,作为帮扶工作组我们还是多反映吧!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2)

 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原来三组的村民主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唯一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她家是我在洪门铺村入户走访以来遇到的条件算比较好的一户了。我问她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她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山下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三组山上的资源其实还是很丰富,森林保护得比较好,山场面积也很大,如果年轻人不出门打工,像程梅一样,在家发展养殖,也还是可以挣到钱。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工作,力所能及地把年轻人吸引回来,只有年轻人回来了,村子里才有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才可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接着我又到吴玉海、程家钱、吴兆旭、涂原进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下乡扶贫工作日志(3)

 9月10日 星期一

 今天将正式入住科右中旗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早上吃完饭后,科右中旗工商局张建副局长领着我们先去了旗交通局,郭副局长接待了我们。我详细地询问了西太本嘎查一段6公理水泥路的修建情况。郭局长介绍,今年由于公路批文下半年才批下来,招投标进行了45天,兴安盟上冻期较早,施工期较短,10月10日前道路停止施工。由于以上原因,今年这条水泥路只能完成路基构建和材料准备工作。

 接着我们去了旗扶贫办。扶贫办的白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整村推进项目,这个项目中央共投入扶贫资金150万元。共分为四块,29万元用于农田机井建设;96万元用于购买羊,20万用于建立互助基金,5万元用于培训。自治区扶贫办通知原来20万元的互助基金项目已经不再列入整村推进项目之中。整村推进资金150万只能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增产增收,发展优势产业。高力板镇党委政府还准备更改这个项目,旗扶贫办已经报自治区扶贫办,等待答复。

 随后张建局长把我们送到了高力板镇西太本嘎查农民水大哥家中,算起来这已经是第四次到水大哥家了。中午水大哥用鸡肉炖土豆款待了我们。这顿饭参加者还有新当选的嘎查党支部书记包金龙和嘎查达巴虎,我们几个人小酌了几杯。

 下午,我们立即开展了走村入户工作,在三队的一家贫困户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哈斯巴特尔因严重风湿病而变形的双手,他的妻子前不久做了肿瘤手术,还要供养一个上大学的孩子,家里仅靠种地的收入远远不够。在一户开小饭桌的农民家里,二十多个孩子挤在两间不大的房屋内,主人靠这点额外的收入维持家庭开支。还有一户人家主人叫包哈达,从住房外观看这家人更穷,准备去他们家,但大门紧锁,可能下地干活了。

 晚上,水大哥给我们煮了玉米,虽然有点老,但吃起来很甜。

 9月11日 星期二

 今天是入住水大哥家的第二天,因晚上和同来的人聊到凌晨2点多,起来的晚一些,8点多才起炕。水大哥给别人家帮忙去了,水大嫂不怎么会做饭,水大哥走之前给我们准备了稀粥、馒头、鸡蛋、咸菜等。

 吃完早饭后,我们先到嘎查三队的几户人家走访。第一家是两个年青人,男的叫青格勒图,女的叫图娅。小两口很恩爱的样子,原来曾经一起到大连打工,因为挣不到多少钱,而且生活成本很高,二人又回来种地了。当我们准备回去的时候,又遇到他们,二个准备割绿豆,聊了两句后,看着男的搂着女的下地的背影,想起了一句歌词,夫妻双把家还,应该改一下,夫妻双双把地下。去的第二户人家叫水莲,第三户人家是青格勒图小两口的父母家,从房屋外观看非常破烂,还有青格勒图的爷爷住在这里,门口摆了一张破旧的床,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却住在这样破烂的地方,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下午准备继续走访,却发现水大嫂已经出门了,我们不敢出去,因为不知道村里的治安好不好。大约四点多钟,水大哥回来了,我们才继续开始访问贫困户。正好路边有一个老人抱着孩子,上前一问,原来她正在看外孙子,她的女儿和女婿都下地干活去了,女婿叫图布新,女儿叫丽丽,两人住的是98年洪水冲垮老房子后政府盖的安置房。邻居王大嫂听到了我们的声音,来到这户人家,听说我们是自治区工商局的干部,主动邀请我们去她家。她男人脑出血,半身不遂,住的房子是土坯房。我们问她还有哪些贫困户,她推荐了华青龙家,并热心地领着我们去。华青龙家电器很多,除了冰箱、电视机外,甚至有农村少见的微波炉、电磁炉。华青龙的二儿子双林28岁了,在农村算是大龄青年,开始他向我们隐瞒年龄,后来才不好意思说出了真实年龄。从双林的谈话中看出,他对结婚不抱希望。据村里其他人讲,双林包括他弟弟海林都比较懒散,钱有一个花俩,所以攒不下钱。双林的人材确实差一点,头发长而且脏,身形瘦弱,和青格勒图相比,差距比较大。哥俩住在父母家旁边的一个土坯房里。王大嫂又热情地把我们领到水琴家,可能是她打了电话,水琴穿着水靴,刚浇地回来。她家的房子是土坯房,墙裂了缝,两个孩子一个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上学,一个在内蒙古建工学院上学,每年的生活费加起来要两万多元,学费8000多元,显然光靠种地是不行的,她家养了29只羊,外面欠了不少债务。

 走完这几家,已经快6点了,天空中乌云密布,已经开始下起雨滴。

 晚上,水大哥炒了芹菜粉条,焖了二米饭,吃饭间,外面雨逐渐大了起来,院子里刹时变得泥泞不堪。由于受雨水影响,房子突然停电,我们点着蜡烛吃完了饭。

 外面雨涮涮下着,我们坐在热炕头上,顿时感觉到了一种幸福。

 9月12日 星期三

 早晨,天空下着小雨,本来想出去到农户家走一走,但昨日的大雨已经使村中的道路变得异常难走,所以只能在家中待着。中旗张局长突然来电话,兴安盟工商局刘局长下午到中旗,晚上请我们吃饭,他下午派车来接。

 下午三点多钟,中旗工商局的车来了。西太本嘎查的路根本不能称为路,一下雨有一些路段就成了大泥坑,要有很高的车技才能通行。果然,司机对路况不熟悉,车陷在了烂泥了,费了很大劲才出来。到科右中旗已经下午四点半了。我们住的是君乐酒店。

 刘局长是老朋友了,他在通辽市工商局当副局长时就和他喝过一次大酒,所以我知道晚上这顿酒一定跑不了。果然,热菜还没上的时候,他就拿起分酒器,大约有二两五,一口气干了,然后让我们也干。我们俩都是喝不了酒的人,而且不擅长喝快酒,但盛情难却,他又官气压人,只能痛苦万分喝下肚去。有了这样的开端,接下来盟工商局加上科右中旗工商局的其他领导轮番上阵,不一会我们就败下阵来,与我同行的那个人彻底喝多了,我还在勉强支撑。

 吃完饭已经快9点了,那时我还很清醒,回到房间想洗澡却发现没有热水,只好作罢。我的同事喝多了,来到我的房间内没完没了说着酒话,纠缠了一个多小时,我实在忍无可忍,强行把他送回了房间。

 酒之一物,害人不浅。

 9月12日 星期四

 昨晚旗工商局康局长约我们起来去早市买菜,时间定在7点钟。我勉强在6点半醒来,头疼得要命,想洗澡还是没热水,打电话找服务员修,但没修好。服务员给我换了一个房间让我洗澡。洗完后已经快七点了,康局长来短信说菜已经买好了,让我多休息一会。我的同事彻底喝多,早餐都没吃。

 和刘局长告别后回到嘎查,我们都感觉难受,于是上午决定休息。

 中午我做了饭,一下子煮了三袋方便面。喝完酒的人都知道,吃点热汤面,出一身汗,酒会消大半。可惜面煮多了,反而变得不好吃了。

 下午我们都不想走得太远,就在附近几家贫困户里走访。

 9月12日 星期五

 目前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熟悉情况,一方面是为了下一步整村推进项目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嘎查现在忙于选举。中国的民主好象在农村得到了落实。嘎查村书记、主任居然选了两个多月,我们来这里的时候刚刚选出来。紧接着还要选自然屯屯长,每十五户要选一个村民代表,每五户要选一个户代表。这几天我们的工作完全得不到嘎查书记主任的帮助,只能是熟悉情况。我们决定去危房改造户王刘德家。王刘德家在嘎查的西边,步行要走很远才能到达。路过一家大的农民合作社,因为有这方面的任务,我们进去看了。这个合作社动作不小,每年竟然能收购近4000万吨玉米,真谓大手笔。不过这个合作社存在着中国当前普遍的困难,就是贷款难度较大,我们爱莫能助,只能帮助他出些主意。再往前走是嘎查卫生院,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在医院告示栏里,我们看到几张结算单,目前农村医疗合作保险还比较划算,一个农民看病总共花了600多元,报销比例85%,农民只需花90多元,这算是个惠民工程。

 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王刘德家。危房改造工程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门窗安装按要求应该由王刘德承担费用,但王刘德本人脑溢血,他老婆风湿病,基本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全凭二儿子照顾,所以他根本承担不起门窗安装钱,房子已经盖起了两个多月,门窗却始终安不上,人也搬不进去。我们看的时候,好好的新房里面被雨水湿了一大片,房屋还漏雨,玉米杆满屋子都是。我让王刘德的二儿子一保搬梯子上房看看,原来房顶上窝了一大片水,我问一保:“知道不知道房顶有水”他说:“知道。”我的气一下子不打一处来,我对他斥道:“你不能扫一下吗”我们登梯子上房顶,几分钟就把雨水清理完了。

 同样的地方有的人贫困,有的人富裕,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在这几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嘎查自然条件之好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是首屈一指的,为什么会出现贫困现象呢勤劳致富,懒惰致贫这是原因。这个原因我们房东水大哥也深有体会。

 当然王刘德家有特殊情况,他的二儿子也不容易,既要种地还要照顾两个老人。我给包金龙打电话,让他派人来王刘德家丈量门窗尺寸。我的想法是尽快给王刘德安上门窗,好让他们在入冬之前搬进新居。

 每次走在嘎查破烂的道路上,我总是心情沉重。曾经看过瑞士的农村照片,哪里是农村,简直是天堂。什么时候中国的农村变成城里人都想来,农村人都不想走的地方,那时候也许中国真的现代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