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幽默、爽朗、直率的个性为她赢得了众多粉丝。在她退役后,不仅世界各地的球迷表示遗憾,网坛巨星纳达尔、莎拉波娃等也都送上了祝福。正是在职业化模式之下,李娜才能肆意地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魅力。不过,李娜的成功与她的个人天赋、网球制度的变革有关。我们很难说这种模式适合中国所有体育项目,李娜的成功未必能被复制,但李娜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背靠巨大的中国市场,李娜的商业潜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掘。李娜夺冠的2011年法网决赛,观众达到116亿人,她也因此接连收到耐克、劳力士、奔驰、伊利等众多国内外大企业的代言邀约。在2013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李娜以2360万美元的收入,排名女子运动员的第二位,而其中比赛奖金其实只占一小部分。
这种职业化、商业化道路,不仅仅在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期间为他们赢得更多的金钱与荣誉,也给他们退役后的生活提供了更好的前景。可以预见的是,离开竞技场之后李娜,将会从容转身,拥抱全新的生活。她不仅会经济无忧,还能开办网球学校,培养网球人才,继续推动中国网球的发展;与此同时,她在告别信中也将投身公益事业写入了规划。相较以往,“奥运冠军卖金牌求生”“体操冠军地铁卖艺”等新闻曾屡次见诸报端,但这类悲情故事,无疑不会在李娜身上发生。
毫无疑问,李娜带给中国网球乃至整个中国体育事业的影响,不会随着她的退役而终结。她已经让很多中国体育迷爱上网球,她也激励了很多中国网球选手挥洒汗水、挥动球拍。由她所实践,所推动的中国运动员的商业化模式,也将会被更多的人借鉴。无论曾经有多少争议,当一切落幕,我们对李娜唯有祝福。同时,期待中国体育能有更开放的环境,进而创造出更多像李娜一样的个性化巨星。
李娜的成就和姚明一样具有国际影响力,在她的推广下,网球也越来越受欢迎。她不仅促进了中国网球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亚洲网球向另一个层次发展。她的成就是无可争议的,虽然她不如上海宁、沙娃等大满贯选手,但这两个大满贯足以让她站在名人中。
中国女网的许多第一次总是李娜创造的,改写中国女网历史也的确经常出自李娜的手笔,李娜在大满贯中获得两个冠军和两个亚洲冠军(2011年法网女单冠军、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最高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她被选入网球名人堂,作为网球亚洲第一人,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了。在网球界,李娜可以作为大满贯选手的颁奖嘉宾,被网球新秀视为idol,在网球界影响力应该没有争议。李娜对中国网球的贡献,除了不断书写属于中国网球的第一,还在于对中国网球的激励和引导。随着李娜的成功,中国的网球热潮不断升温。更多的体育场,更多的比赛,更多的球迷,每个人对网球的热情,对网球的关注不断提升。
作为一名中国网球运动员,李娜在大满贯赛场上夺冠并不容易!然而,进入名人堂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证明她在各方面的出色表现!为国取得无上荣耀的悍将,作为中国第一位大满贯得主和网球先驱,李娜是第一位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的中国运动员。因此也受到了世界球迷的认可!即使退役了,她辉煌的战绩依然浮现在许多球迷的脑海里,被选入国际网球名人堂是当之无愧的。
退役后,李娜致力于青少年网球的发展,帮助更多热爱网球的孩子拿起球拍。总会有一些伟大的名字,让我们的某个领域,一举达到世界的高度。李娜对于我们就是那一颗最明亮的星星,无论时光如何流逝,它永远在那里。它不仅照亮了黑暗的夜空,也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希望我国体育竞技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培养出更多李娜这样的运动员,铺满鲜花,一路长虹。
澳网夺冠本是喜事,但李娜回国后的持续“黑脸”让她再度陷入争议,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事件。在骨子里,李娜从未变过。李娜也有着自己的纠结,她虽然成为中国体育最成功的单飞运动员,但她因为种种原因仍无法完全脱离这个环境。所以面对80万奖励,她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于是,她阴沉着脸,并不聪明地暴露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李娜也许对余丽桥的阴影,要超过了对她的感情。余丽桥的另一位弟子、雅典奥运会女双冠军李婷曾说:“李娜和余教练性格像,非常要强。”
李婷将这种对立理解为性格和教育方式的冲突。“余教练是个不爱替自己辩解的人。她跟李娜一样,个性都很要强。当我们长大成人,会有自己的思想、异议,有冲动的举动,她的表情不耐烦。她属于灌压式,感觉自己全是对的,即使错了,因为顾及面子,也不会承认。”
2004年奥运会前,李婷因膝盖韧带撕裂休息了一个月,紧接着参加法网、温网,全是第一轮出局,到了六七月份参加奥运会集训,李婷一点信心都没有。“训练时,她老批评我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2010年10月份,在一次慈善活动中李娜也曾向媒体提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成绩是在提高,但是心里一直有阴影。余教练不懂得表扬队员,9年她没有表扬过我一次,永远在骂我和李婷。”
李娜说:“一个小孩子练球十年也得不到表扬,是不是长大后容易没有自信?”
而余丽桥则觉得,双方的矛盾可能出在当年自己应李娜家人请求,没告知李娜她父亲病重的事。此外,李娜的第一次退役与余丽桥有着相当大的关系。有记者发现在2002年广州训练期间,师徒两人就形同陌路,李娜不是很听教练的话,而余丽桥对李娜的怠慢也是大声责备,还用球拍将网球用力打向李娜。
还有媒体报道,从湖北网管中心一位官员处了解到,余丽桥之所以在2011年李娜法网夺冠后不愿再多谈弟子,很重要的原因是那时湖北方面领导曾赴北京参加李娜的一场庆功会,可是结果整场活动下来,李娜一次都没主动过去招呼,这让余丽桥有些心凉。
她喜欢 网球,但是她 有打吗? 如果有的话 她目前是什么拍子?
如果她 目前已经在用一把 很好的球拍 比如上千的, 你送她把200球拍 不是自取其辱?
如果她没球拍的话 而是 新手, 那么就买把初级 球拍给她,淘宝上 随便买把便宜的。
因为每把 便宜拍子都差不多垃圾,而且对个新手来说没分别。 想要质量好的话,拍子都要上千。
我个人觉得 可以送 一些 纪念品, 比如 网球比赛的 毛巾, 2014年 澳网的毛巾 有两款,蓝色 跟粉红色, 我觉的她会喜欢。
或者 球星海报, 她是中国人一定 会喜欢 李娜, 男子的话 就 费德勒,或者纳达尔。
国际网球名人堂在墨尔本宣布,两届大满贯冠军李娜将正式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她也是亚洲网球史上第一位享有此殊荣的选手。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是网球运动的最高荣誉,这意味着运动员取得了这项运动历史上最高的成就之一。自1955年以来,名人堂只授予来自23个国家的254名网球巨星荣誉,包括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克里斯·艾微特、约翰·麦肯罗、比约·伯格、吉姆·克里斯特尔斯和玛蒂娜·辛吉斯。作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网球冠军和中国网球的先驱,李娜是第一位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的中国选手。
除了李娜,法国的玛丽·皮尔斯和俄国的耶夫格尼·卡费尔尼科夫也入选了今年的名人堂。他们也是顶级网球运动员和两个大满贯单打冠军。我非常高兴地祝贺李娜并欢迎她成为网球名人堂的第一位中国成员。李娜是一个非常努力的运动员。她树立并实现了网球的最高目标,名人堂主席斯坦·史密斯说。“李娜的成绩让她成为我们运动史上最优秀的选手之一,被选入国际网球名人堂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她的生活和事业总是鼓舞人心的。
我们期待着在新港庆祝并欢迎李娜,玛丽·皮尔斯和耶夫格尼·卡费尔尼科夫。2011年,李娜获得法网冠军,李娜获得两次大满贯女单冠军,世界第二。她在国际网球上的成功对中国网球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11年法网公开赛上,李娜击败佩特拉·科维托娃、维多利亚-阿扎伦卡、玛丽亚·莎拉波娃和卫冕冠军弗朗西斯卡·斯齐亚沃尼,获得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大满贯冠军。
2014年澳网,李娜获得职业生涯第二座大满贯奖杯。她分别在2011年和2013年的澳网中获得亚军。李娜职业生涯9次夺冠,创下503胜188负的纪录。她的职业成就和人格魅力对网球在中国的普及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超过116亿人观看了她的决赛。在她的服务期间,中国人民对网球的参与和兴趣继续高涨。
2010年2月3日下午,中国网协在北京给凯旋的李娜、郑洁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仪式。同一时刻,记者在武汉汉口一个居民小区里找到了李娜的妈妈李艳萍,她讲述了爱女成长的故事。
父母陪练 贵人锤打
李艳萍皮肤白皙、笑容恬静,看上去只有四十出头,令记者惊奇:这么年轻,是李娜的妈妈吗?李娜今年多大了?
李艳萍笑着介绍,李娜出生于1982年,今年2月26日就该满28岁了。她和李娜的爸爸李盛鹏都出生于1957年,都属于学生时代被“文革”耽误的那一代。稍稍不同的是:李盛鹏曾进过湖北省羽毛球队,“文革”终止了他的运动生涯。女儿的出世,再次点燃了他的运动梦想。
李盛鹏一开始是想让李娜练羽毛球。但5岁半的小姑娘,挥起羽毛球拍就像抡网球拍。一年后,李娜被推荐给汉口新华路体育场的网球教练夏溪瑶。夏溪瑶在训练中对李娜实施火力侦察后,如获至宝。但还不放心,要见见其父母,因为此时李娜还是一个小花骨朵,看不出身体发育的潜力。李盛鹏、李艳萍如约来见夏导,夏导一看,父亲身高174米,母亲身高166米,李娜的预测身高应该在172米以上。她大喜过望,当即让李娜父母把李娜的行李送到体育场的集体宿舍。
在教练夏溪瑶身边,李娜完成了小学学业。小学毕业后,李娜如愿进入省队,遇到了她职业生涯中的第二个“贵人”:教练余丽桥。
虽然李艳萍在讲述中不断感谢夏溪瑶和余丽桥两位教练对李娜的悉心指导,但记者知道,只要父母做了“陪练”,无论是练体育,还是练奥数、练钢琴,只要孩子还没有进入自觉自愿的良性循环状态,真正被考验的还是家长。
李艳萍也记得,李娜在住进集体宿舍之前,李盛鹏每天风雨无阻地送李娜到体育场练球。一次下大雪,骑自行车不方便,公共汽车也趴了窝,父女俩硬是一步一步走了3站路才走到体育场,末了,再一步一步地走回家。女儿住进集体宿舍之后,李盛鹏每天早晚骑车接送李娜上学和训练,李艳萍则一下班就直奔体育场宿舍,帮孩子洗碗、洗衣服,晚上看到她睡香了才离开。到了周末,一家三口会到汉口青少年宫,以1小时5元钱的价格租来场地,让不到10岁的女儿与一些十八九岁的业余运动员对垒。要知道,当时夫妻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每月100多元钱。
父亲去世 一夜成人
1996年,李盛鹏因先天性血管狭窄去世。李娜幼年失怙,一夜成人,在球场上练得更刻苦了。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她在全国网球总决赛中获得冠军,这也是她祭奠给父亲的第一个全国冠军。从此以后,捷报频传,她每年都有不断刷新的好消息告慰父亲。
1997年,NIKE公司在中国选拔两名网球少年选手到美国训练7个月,15岁的李娜是其中之一。少小离家,即远渡重洋,李娜非常懂事地按时写信,向妈妈汇报训练进程。她写字就像打球一样,一板一眼,一丝不苟。在信中,妈妈了解到,和女儿一起训练的很多外国选手不珍惜机会,“什么都不会,就会接吻”,“躲到美国来就是躲避父母的监视”,放任自流,自毁前程。而她的乖女儿在离开妈妈身边后倒是经常回放妈妈的“唠叨”,用妈妈的“唠叨”来督促自己学习和训练。
从美国回来之后,李娜即开始了自己的征服之旅。如果说美国之行留有遗憾,那就是她不小心把妈妈为她整理的一个影集搞丢了——这部影集,收录了她15岁之前的绝大部分照片,且不可复制。
从女儿15岁放飞,李艳萍就开始收集李娜的报道简报;只要有女儿的比赛,她就录下来,一方面作为纪念,一方面给女儿当分析用;家里电视收不到转播,她就在网上看直播。女儿瞧不上她的“技术指导”,她就给女儿一些技术以外的建议,譬如:“咱们在场上不要那么凶好不好?”女儿回答:“那不是凶,是霸气!”又说:“在场上生气不要摔拍子,拍拍大腿就行了!”这一点,女儿从谏如流。
千禧年,李艳萍曾代女儿到武汉归元寺求签,解签云:“庭中月桂树一枝,性诚质朴浑如玉。有朝一日春雷响,一鸣惊人天下知。”李艳萍说,你看看李娜这10年来的成绩,是不是很灵验呢?其实,做母亲的心里最清楚,女儿之所以有今天,是执着坚韧的结果。 汪洋
大年初二到初八,阿联酋,巴克莱迪拜冠军赛;3月初,墨西哥,蒙特雷公开赛;3月底,巴黎银行公开赛、印第安维尔斯巡回赛……李娜的妈妈李艳萍对记者说,这是李娜告诉她的行程安排。虽然,根据身体情况,这些行程可能还会有变化。但有一点却不会变,李娜今年又不能回家过年了。
在家用“小时”计算
近两三年,在妈妈李艳萍的眼里,李娜回武汉的时间,只能用“小时”计算。有时候甚至回到家,呆上十分钟就要走了。“去年过年,李娜腊月二十九到家,大年初一就走了。”李妈妈回忆说。不过只要一回家,李娜喜欢在家里东瞧瞧,西看看,翻翻自己的衣柜,看看有什么变化。
母女情深,李娜每次回家都会给妈妈带些礼物,“我的护肤品,她说她都包了,比如倩碧、兰蔻。”李艳萍一边说,一边请记者吃李娜上次从德国带回来的糖果。如果在家时间还有富余,李娜还会陪着妈妈逛街买衣服。“李娜也很喜欢逛街。”李艳萍说。
李娜最爱吃鸡蛋面
常年在外征战,难得回家一次,母亲总想弄点好吃的犒劳一下女儿。李艳萍一般会问李娜:想吃什么?要不咱们到外面餐馆去?李娜的回答非常简单干脆:就在屋里吃吧,下面条就可以。“她爱吃我给她下的鸡蛋面,加点白菜就行了。”
不敢看女儿的比赛
自从李娜15岁开始打比赛后,李艳萍就很少看李娜的比赛,“不是不想看,而是心脏受不了。倒不是输不起,主要是怕她没发挥出水平,输了可惜。”
1999年李娜去青岛比赛,李艳萍跟去后,只是站在场边,就是不敢看李娜的比赛。
本届澳网,李娜在八进四对大威的比赛时,李妈妈躲在里屋,不敢看电视直播。
更绝的一次是去年10月的中网女单第二轮,李娜对德门蒂耶娃的比赛,李妈妈选择到家附近的体育场“暴走”,直到比赛结束才回家。
http://newslonghoonet/2010-02/10/content_13601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