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坦诚相处 爱是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力量,夫妻间首先是双方思想上和感情上的一种和谐,是心理活动上的一种互相补偿,这样双方才能产生一种温暖、协调的健康心理。因此,夫妻间应坦诚相处,做到互敬互爱,相互关照,这样比赠送礼物更令人高兴。
2、经常交流 夫妻间要经常坐下来交换意见,沟通思想,把自己心中的欢乐与苦衷倾诉出来。特别是在逆境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亲人的慰藉。一句同情的话语,一个鼓舞的眼神,都会减轻对方心理压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正真做到患难之中见真情。
3、尊重对方的个性特征 一对夫妇,即使是青梅竹马,仍有各自的性格特征。有的丈夫生动,在外闯荡多年,在家呆不住。而妻子生静,社交面窄,希望丈夫终日在家陪着她。每次丈夫兴尽归来,妻子一脸不高兴,有时还使点小性子,做丈夫的如果受不了,就可能发生争吵。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或丈夫,应该尊重对方的个性特征,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要给对方保留一定的自由空间,允许对方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这样,婚姻就不是一种禁锢,而是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特征,又是互相依恋的温馨之家。
4、学会忍耐 夫妻间要学会忍耐,契可夫说过:“婚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忍耐。”当对方发脾气或发出挑衅信号时,最好采取忍耐和避开的方式,或设身处地地了解其原因,以帮助解脱,而不要受对方情绪的影响,使自己处于情绪恶劣状态。
5、主动承担家务 结婚以后,需要共同协商的大事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夫妻关系的平等交往表现在家务的共同分担上,主动承担家务的一部分,是丈夫爱护妻子、妻子体贴丈夫的具体表现。如果需要对方出力的时候,最好把指令式的“你来做”换成亲切的“帮帮忙”。
6、感化对方 用自己的温情使对方得到感化。比如下雨天,丈夫主动打伞去车站迎接妻子;丈夫灯下夜读或写作,妻子悄悄送上一杯热茶、热奶。这种增进感情的做法,往往会使对方怨气顿消。
是送老公到车站那肯定是老公要出去给你打工,挣钱养活一家老小到了车站怎么喊你晚上还给老公依依不舍的呀,这是这个世道也是没办法男人吗?就要顶天立地为了家庭我的老婆孩子能听得出去打工挣钱,要不然还是个男人吗?如果媳妇儿是老公到车站只能说是两人感情好依依不舍,但是现实社会也是没有办法这种情况很多。老公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在《江城子》中阐述了对妻子最深沉的爱。人们总说时间是剂良药,能治愈世间所有不幸。但是在真挚的爱情面前,时间也会苍老,十年亦或百年,心中的深情又怎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冲淡半分。
有这样一位老人,跨越77年时间长河,等待一生,只为苦苦找寻当年的爱人。 "一生等待只为一面" 的承诺让这位老人坚守了一辈子,执着了一辈子。
漫漫人生路,她遇到很多人,但那些人都不是你。或许对于这位老人来说,一生有一个可等、可期、可爱之人也是幸运的。
这位痴情的老人名叫张淑英,而她与丈夫钟崇鑫的故事还要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说起。
时间回到1935年,那时的张淑英还是福州一位14岁情窦初开的少女。经人介绍,张淑英认识了当时年轻的军官钟崇鑫。
张淑英第一眼看到钟崇鑫时,就在心里对这个一表人才的小伙子埋下了爱的种子。 而钟崇鑫也对这个小姑娘十分欢喜。
初见之后,张淑英的母亲询问女儿对钟崇鑫的看法,张淑英一听到这个名字便羞红了脸。母亲瞬间明白了女儿的小心思。于是双方家庭一拍即合,决定为这对小情侣举办一场婚礼
细心的钟崇鑫为了给张淑英一个难忘的婚礼,还为张淑英准备了一件美丽的西式婚纱。
张淑英与钟崇鑫的婚礼隆重而热烈,两人婚后的生活十分甜蜜。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搭配下,两人的生活过得十分温馨和谐, 钟崇鑫还将每月自己所有的收入一并交与妻子保管 。
不仅在经济上钟崇鑫十分信任妻子,生活上,也对张淑英宠爱有家。那位在外雷厉风行的青年军官,在家却舍不得让妻子为自己洗衣做饭, 只要钟崇鑫在家,这些生活琐碎基本都由他一手操办 。
在当时的年代,钟崇鑫这样的丈夫确是少见,这对小夫妻的幸福也让周围的人们羡慕不已。
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乱世中的爱情注定要面对颠沛流离与生离死别。
因为工作的原因,钟崇鑫经常跟随部队迁移。 一开始是来到了南京,张淑英与婆婆跟随钟崇鑫便一同前往南京,过上了一周见一次的生活。
而后来的钟崇鑫迁移更是频繁,于是张淑英随着丈夫去了常熟、泰州等地。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些,但是可以和丈夫在一起,张淑英的心里始终是知足的。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37年,那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争中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国人面对的生死离别。
大家危难,小家何以保存。钟崇鑫在抗战爆发后就被派往了战争前线。接到这次任务的钟崇鑫与张淑英知道情况的不同,两人格外珍惜离别前夕的日子。
这一次张淑英选择亲自前往常熟车站送别丈夫,离别前,钟崇鑫万般不舍,但是告诉张淑英自己一定会再一次回到她的身边。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车站的告别竟然成了这对小夫妻的永别。
往后余生,张淑英每每想到这次离别的场景都锥心般刺痛。
在这次的离别后,张淑英也陆陆续续收到过几封钟崇鑫的家书。
他告诉张淑英自己当上了参谋主任;告诉张淑英前线的战况严峻,甚至在一次书信中,钟崇鑫劝说张淑英如果自己没有活着回来,让张淑英改嫁。但是张淑英完全没有听从丈夫的这番话,因为她相信这个男人给了她承诺,就一定会回来。
张淑英在等待的日子里,她带着婆婆回到了重庆老家,而这次回去后,张淑英再也没有收到钟崇鑫的家书。 她彻底与丈夫失去了联系。 直到1944年,张淑英偶然在街上遇到了钟崇鑫昔日的战友。
在他的帮助下,张淑英终于得到了丈夫的消息。但是这一次的消息却是丈夫已经牺牲的噩耗。终于张淑英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虽是悲痛欲绝但是仍然要带着丈夫的余生勇敢地活下去。
知晓钟崇鑫去世消息的次年,婆婆也因病离世。张淑英的家人希望她能够随着家人一起去台湾,但是张淑英拒绝了, 她留在了重庆,守着那个有爱人身影的城市。
张淑英一直生活在重庆,知晓她失去了丈夫,身边不少好心人都开始为她介绍对象。当年的张淑英年轻貌美,上门求亲的人确是不少,但是她一一都拒绝了,在她心里,这些人都不是她心里的那个人。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一年又一年的守候后,1949年,张淑英终于开始考虑起自己的终身大事。
后来的张淑英嫁给了一个叫做李自清的男人。逝者已矣,张淑英将自己对钟崇鑫思念深埋心底,带着另一个世界钟崇禧的期望和祝福一起活下去。
1988年,张淑英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张淑英终于对自己的三个孩子说起了自己此生的夙愿,那就是可以找到钟崇鑫的灵位 。 在子女们的委托下,终于在2014年,志愿者们为张淑英老人找到了钟崇鑫位于台湾的灵位。
"相见"的那天,一路上的张淑英仿佛回到几十年前,她像是依偎在门前等待晴朗的少女般,痴痴的望着车窗外,想象着与钟崇鑫"相见"的情景。
一句 "我会回来的" 让张淑英等了一辈子,在钟崇鑫牌位前,张淑英声泪俱下,仿佛道尽了自己一生的委屈与悲恸: "我不顾生死来看你,为了你我的眼泪都哭干了!"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张淑英用自己的一生兑现着自己与钟崇鑫的至死不渝。
在离开台北前,已然93岁的张淑英在钟崇鑫的灵位前留下了此生与爱人最后的情话—— "我不能在这里长期的陪伴着你,但要是我还活着,一定还会再来看你,要是身体不允许,那我们也能很快就会在另一个世界见面了!" 。
这对战乱中的爱人,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