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边镇有个小卖部,云边镇是故乡,是祖祖辈辈埋葬的地方,小卖部是家,地方不大却足够挡风遮雨。小卖部有个王莺莺,还有她平凡的外孙刘十三。
可刘十三,不想平凡却天赋平平,硬是把平凡折腾到卑微,卑微到使劲干一份一点也不擅长的事业,卑微到使劲爱一个一点也不爱自己的人。
人吧,有时候明知道走错了路,也要使劲走,玩了命的走,走到一点儿光亮也没有,再狠心把回头的路也断掉,幻想一个不可能得到的回报,证明自己没有错的一无是处。
就像赌徒输光了家底也要压上底裤;就像被人一骗再骗还抱有傻子一般的幻想;就像遇到屁大点事,就歇斯底里掀桌子摔板凳的怒火;就像遇到屁大点困难,就跪地下哭个没完没了的哀求,再掏出什么梦想、什么尊严,心理崩溃的坦坦荡荡。
刘十三就是这样一个心理脆弱的人,笨、反应慢,干什么都干不好,好在心地善良、好在有人爱,真的爱。
王莺莺,他姥姥,真爱刘十三,人狠话不多的那种爱,一边抠门又一边砸锅卖铁帮刘十三的那种爱,开几百公里拖拉机接刘十三回家的那种爱,平时的爱像涓涓细流,情到深处就是疾风骤雨。
程霜,一个美丽又勇敢的癌症患者,真爱刘十三,刘十三困难时,程霜是超人,孤单时,程霜是哥们,无助时,程霜是军师,在刘十三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生之中,仅有的那些不普通的星光灿烂和风花雪月都来自程霜,我不懂程霜为什么这么爱刘十三。
球球,8岁的小孩,只有一个神经病父亲和一个残破的家,真爱刘十三,当刘十三满怀热忱的寻找六便士的时候,可怜又可爱的球球教他抬头看月亮,我不懂受尽生活的惨淡和不公的球球,怎么还能这么热爱这个世界。
直到我看到下面这段:
程霜溜进院子大喊:外婆,今晚吃什么?姜片和蒜瓣在油锅蹦跶,王莺莺把砧板上的鲫鱼一条条放下去。她忙着浇滚油,笑着回:“自己看。”
程霜吞吞口水:“外婆,太丰盛了,刘十三要结婚?”
王莺莺合上盖子任锅中咕嘟:“你都没点头,他结个屁。”
她瞅瞅专心剥蒜的球球:“球球今天有什么想吃的?”
“想吃甜的!”
“那我们做个宫保虾球好不好?”
“好!”
灯火通明,欢声笑语,这是刘十三回到家脑中浮现的第一句话,特别俗套,特别贴切。
可能,他们喜欢的不是一个人,他们喜欢的是王莺莺和她的小卖部,喜欢的是和刘十三在一起团团圆圆、蹦蹦跳跳、跌跌撞撞的时光,他们觉得每一个“今天”都很幸福,没什么原因,就是觉得幸福。
幸福,就是相爱的人坐在一桌吃饭,吃了这顿,还有下顿。
幸福,就是活在今天。
刘十三不懂,程霜懂,球球懂。
刘十三不懂,因为他心里装着昨天的牡丹、装着明天的事业,唯独没装着今天。
程霜懂,因为她活不长,没有明天,只有今天。
球球懂,因为她没有家,一家人和一顿饭,既是球球的今天,也是球球渴望的明天。
我们拼命追求的幸福,可能是别人过腻的生活,我们过腻的生活,可能是别人拼命追求的幸福。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那么现在已经是昨天的明天,为什么还要为了明天奋斗?为什么不能为今天奋斗?
我们习惯用一个想象的明天去激励自己,如果明天想象不到,那就让今天“顺其自然”,仿佛努力和明天永远联系在一起。就像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工作是为了明天,所以应该努力,生活对明天没用,所以敷衍应付。当我们对生活敷衍,那么生活就会失去光芒。有一天,当工作没有了前景和明天,我们又对工作敷衍,那么工作也会失去光芒,直到整个人生黯淡无光。
有多少无力追寻明天,又扔了今天的普通人,眼里一点光芒都没有。
程霜在遗作中写道:生命是有光的。在我熄灭以前,能够照亮你一点,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我爱你,你要记得我。
纪伯伦说:如果有一天,你不再追寻爱情,而只是去爱,你不再追寻成功,而只是去做,你不再追寻成长,而只是去修炼心性,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无畏得失、无问西东,把每一个今天过成花儿,生命得有多灿烂。
是吧,刘十三。
"人和人之间舒服的关系,是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越来越向往一段舒适的关系,可以无话不谈到天明,也可以面对面不说话也不觉得尴尬,不用绞尽脑汁的想话题,也不用去迎合去讨好,就自然舒服的呆在一起。张嘉佳的故事里,总有温情,总有过去。《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讲的是爱情的错过,《让我留在你身边》讲的是人与动物的温馨。而《云边有个小卖部》讲的是一对祖孙的温情故事。“云边有个小卖部,货架堆着岁月和夕阳,背后就是山。梦里小镇落雨,开花,起风,挂霜,甚至扬起烤红薯的香气。每个墙角都能够听见人们的说笑声。老人靠着躺椅假装睡着,小孩子偷走了一块糖,送给一个姑娘。泪水几点钟落地,飞鸟亦要去向何方人们聚和离,云朵来又往。讲故事的人,总有一个故事不愿讲,时光飞逝,悄悄话变成了纸张。”故事温馨又略带一点感伤,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希望,悲伤,明亮,梦想,令人温暖而又感动,不由得想起童年和故乡。
这是第一本让我看完久久不能平息的书,也是第一本看完忍不住哭的书,为小说中人物的结局而哭,为现实中的自己而哭……书中的故事太贴合实际,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不得不经历的,无奈也好,悲伤也罢,该来的最后都会来。外婆王莺莺老去了,热情开朗的程霜与疾病抗争二十多年后也离开了,好在不幸而懂事的球球能与刘十三为伴。
“从桥上望去,桥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刘十三”,刘十三很普通,但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角色代表了社会上最普遍的一群人,他们为生活奔波、苦恼,但有爱有温暖,他们是最朴实的一群人。希望可以和悲伤同时存在,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
《云边有个小卖部》让我意难平,一直在纠结“坚持还是放弃”,我于书中找到了答案,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人生苦短,别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我爱你,你要记得我。还是把很多人都推荐过的张嘉佳的《云边有个小卖部》看完了,嗯,怎么说呢,就是各个年龄阶段有各自适合看的书吧,不能说这本书不好看,只能说它已经不适合像我这样三十岁左右的人看了,因为我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已经离青春太遥远了,已经感受不到青春的热血与激情了,看到别人的爱情故事也没有那么多的感同身受了,关于亲情方面还是可以的,不知道你们是怎样的,反正于我而言就是如此。
很多人评价说这是本让人哭着看完的小说,但我在看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想要吐槽,但又不敢,害怕别的读者看到我的评论说我杠精,说我冷血,毕竟这本书的读者基数是真的大,评价也是真的高。可是我还真是觉得不吐槽就快憋死了,于是我忍不住在微信群里给姐妹们吐槽,哈哈,一时也是欢乐多多。
书里面集结了离婚(主角刘十三的爸妈),弃子(主角爸妈都走了,留下主角和外婆王莺莺一起生活),劈腿(刘十三女朋友脚踏两只船),失恋(刘十三被劈腿),绝症(主角的青梅竹马程爽),癌症(刘十三的外婆王莺莺),死亡(外婆和程霜都死了),嗯,反正你能想到的所有狗血的剧情,这本书里基本都有,除了车祸。对了,还有刘十三大学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交不起房租电费等等。
说实话里面的年轻人塑造的我都不怎么喜欢,倒还是蛮喜欢外婆王莺莺的,她活得挺酷,会抽烟,会喝酒,会开一夜的拖拉机,开二百里路,把刘十三从城市接回镇上,会做好吃的饭,会打麻将,在小镇上开了一辈子的小卖部,还把外孙照顾的很好,最后得了癌症死了。这样的老人真的挺酷的。至于里面的年轻人嘛,我就不好多做评价了,年轻人嘛,任性一点,矫情一点都是应该的,毕竟谁不是从这个年龄阶段走过来的呢?
还有,我感觉这本书写的真的太适合拍成青春**了,甚至都可以不用编剧,书就直接可以拿着用,里面对话,场景什么的写得非常细,看着和剧本也差不多了,我在看的时候一度脑海里都会出现相应的**画面,也是绝绝子。
哦,对了,如果你是20岁左右,那么我建议你可以看一看,如果你像我一样三十岁左右,那么,呃,你自己决定吧!
小卖部和便利店的区别有哪些?其实基本是一样的,这是百科对便利店的解释:便利店是位于居民区附近,指以经营即时性商品为主,以满足便利性需求为第一宗旨,采取自选式购物方式的小型零售店。不过全天易购认为如今中国的便利店和小卖部是品牌化流程和个人经营的区分。
正规的便利店都是连锁的,有着统一的供货,流程化的程序安排,货物的摆放、活动的安排等等都是统一协调好的。在营业时间上便利店一般都是连锁24小时营业的,有明确的上下班时间和工作安排,而小卖部的营业时间就相对比较随意,而且并没有真正的品牌化管理运营,偏向个人经营的居多。
而传统意义上的小卖部则自由度更高一些,但是货源并不透明。虽然价格上更占优势,不过相对来讲物品质量难以保障。对于消费者来讲,便利店的物品相对来讲更有保障。现在也有个体开小超市也挂个便利店的字号。
关于《云边有个小卖部》,很多人都是被它悲情的故事所感染,王莺莺、程霜、球球,很多人都只看到了他们可怜的人生遭遇。其实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应该如此。
因为从经世致用的角度来说,我们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而不是见花落泪、对月伤心。
《云边有个小卖部》的主人公刘十三的确是一个不幸的人,从小就没有见过自己的父母,更别提得到他们的爱了,他唯一能依靠的是他开小卖部的外婆王莺莺,和大多人相比,他的童年缺失了太多的爱。
第二,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四年级的时候就有了非常远大的理想: 考上清华北大,去大城市生活,远离王莺莺。 可惜,造化弄人。命运丝毫没有同情他这个可怜人,学业不行,没考上好大学;爱情不行,他只是一个备胎;工作更是一塌糊涂,连自己都养不活。
可以说在程霜离开他之前,他一直想的是如何去改变,因为他的心中有一道希望的光。
刘十三这一点和大多数挺像: 小时候渴望那未知的山和海,长大后又不甘平凡,总想去实现自己的某种理想。 其实在人海之中,真正能够发光的又有几个呢?大部分都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罢了。
直到一次次离别,才让他明白原来很多时候, 学会接受,离别才有意义。
外婆王莺莺用她的一生来爱刘十三,直到她离开以后,刘十三才明白原来奶奶才是她生命中那个最重要的人。
程霜也是如此,她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来照亮刘十三,追牡丹、搬啤酒、卖保险,为了刘十三她已经倾尽全力。
还有聪明可爱,却身世可怜的球球。最后也离开了刘十三。离别是《云边有个小卖部》的痛点,也是很多读者的泪点。但是你们明白离别的意义吗?你们知道离别对刘十三而言意味着什么吗?
1学会接受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其实我们的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离别。每一次离别,每一次心痛,每一次不舍,都在教会我们一件事:学会接受。
虽然有些离别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相逢,还有很多离别是再也不见、天人永隔。所以无论多么的不舍,我们都必须学会去接受。
就像刘十三接受王莺莺的逝世,球球被送进儿童福利院,程霜的离开一样,坦然地接受,从伤痛和不舍中走出来,才是我们正确面对离别的方式。
2成长
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从小到大我们每一次离别都是成长。第一次离开家去镇上读书,第一次去陌生的城市上大学,第一次坐上远行的火车,还有第一次送走挚爱的人。
小学、中学、大学,走向社会,送走一个个熟悉的人。每一次都是成长都伴随着离别。直到有一天,故乡变成一个再也回不去的原点。
1、那么热的夏天,少年的后背被女孩的悲伤烫出一个洞,一直贯穿到心脏,无数个季节的风穿越这条通道,有一只萤火虫在风里飞舞,忽明忽暗。
2、再习惯等待,等不来依旧难过。那种难过,书上说叫做失望。直到长大后,他才明白,还有更大的难过,叫做绝望。
3、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地方,有他未曾见过的山和海。
4、对死去的人来说,每个在世上活着的重要的人,都是他们灵魂最亮的灯笼。他们总会放心不下,永远都在寻找,一定能回来。
5、人和人之间舒服的关系,是可以一直不说话,也可以随时说话。
6、他们夹在笔记本最后的空白页,像夹在时光的罅隙,人们随口说的一些话,跌落墙角,风吹不走,阳光烧不掉,独自沉眠。
两张字条平躺页面之间,和刘十三千千万万的人生目标一起,穿越晨光暮色,没有一个字丢失。
7、谁说高兴和难过会互相抵消呢,人为什么不能同时保留希望与悲伤?
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程霜
8、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刘十三新书扉页
9、有些人刻骨铭心,没几年会遗忘。
有些人不论生死,都陪在身旁。——《刘十三》智哥
10、活着就不能算失败。——《刘十三》智哥
11、生命是有光的。
在我熄灭以前,能够照亮你一点,就是我所有能做的了。
我爱你,你要记得我。——程霜
12、写给我们内心卑微的自己,
写给我们所遇见的悲伤和希望,
和路上从未断绝的一缕光。——张嘉佳后记
13、因为你呀,是我生命中那么亮那么亮的一缕光。——程霜
14、程霜离开的时候,春风穿过云边镇,花瓣纷飞,好像幸福真的存在似的。
15、天上的云会变成你想念的人的样子,好几次,我好像真看到了。长大一点点,学习要紧嘛,不专心去想她了,闲下来才想,可是没有断过,一天都没有断过。
《云边有个小卖部》这本书,张嘉佳用自己细腻的情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悲情交织的故事。刘十三这个平凡的渣渣该有多么幸运,坐拥亲情、爱情、友情,这些情感的赋予者把其挥洒到了极致;他又是多么的不幸,这些人世间真挚的美好又是这么短暂,除却友情,亲情、爱情留给了十三饱含血泪、刻骨铭心的梦,遗憾中透着光。
这个叫王莺莺的老婆子不简单,刘十三的外婆,听其名字宛若少女,实则不然,但其乐观、洒脱,在云边镇开着一家小卖部,十三父母离异,两人相依为命,她永远是十三坚强的后盾,照顾十三内心的柔软。但没有人是铁打的,始终逃不过岁月的尖刀。在十三失意时,王莺莺不顾病重独自深夜开着拖拉机把他从城里拉回来。那个夜漫长呜咽,恐怕作者的文字都难以形容的撕心裂肺,绝望无助,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吧。
这个七十岁的老婆子不守信用,没有长命百岁,在腊月抛弃了十三。十三冒着严寒暴雪在头七为老婆子去山上挂了一盏灯笼,按照习俗这样她能找到回家的路。其实啊,对死去的人来说,每个在世上活着的重要的人,都是他们灵魂最亮的灯笼。他们总会放心不下,永远都在寻找,一定能回来。
有人说王莺莺孤独,没有依靠,尝尽世间心酸,死时满含遗憾;有人说他自由,开着小卖部,有个傻傻的外孙,倒也乐呵。但是感受本来就是交织的,帝王孤独,却享尽世间荣华;蒲公英自由,那是身不由己。往事笑一笑,也云淡风轻。
这个叫程霜的丫头率直,敢爱,刘十三认识她真是走了狗屎运。她从小得了癌症,却奇迹的活到了二十岁,王莺莺说的:“这么好的姑娘,老天爷心里有数的。”应该感谢上天还是应该怨恨,难以言说。小时候在村里认识了刘十三,度过了暑假时光。后来离开又相遇,兜兜转转,帮十三度过了最难熬的时光,她的喜欢这么直白又默默付出,让人觉得人间值得,得此女孩,夫复何求。
他们经历了三次离别,每一次都有程霜的留言:
第一次离别(四年级):
第二次离别(两年前):
第三次离别(最后):
可是遗憾的是最后一次她没有活下来,程霜最终没有和刘十三在一起,成了他生命中的一缕光。有时候很纳闷程霜仅仅因为小时候的相处就对潦倒的刘十三念念不忘,死心塌地,怎么会有这种人。现在明白,可能有些人真的很专一,见了一面就莫名喜欢,又或许患有癌症,不知道能不能见到明天太阳的人才会对简单的感情倍加珍惜,那种珍惜,宛如生命。
程霜,这么一个有光的女孩子。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有多难过,无论感觉自己多卑微多渺小,感觉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行,其实对于十三这种时刻很多吧。但只要她出现,就会觉得那些难过是多此一举,那些悲伤都不过如此。
这小子是刘十三的大学同学,热爱音乐,陪十三夜行一百六十公里去南京。为了理想去漂泊流浪,作者也没说他经历了什么,最后开了演唱会。观众说:“这驻唱的家伙有两把刷子。”他一定很不容易。他唱了一首歌叫《刘十三》:
是啊,活着就不能算失败,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怨自艾。这首歌唱的是刘十三的生活,又好像在唱我们每一个如同刘十三一样平凡卑微的人。智哥的这首歌完美的诠释了十三的经历,给了他向上的动力。此为知己,理应敬杯陈年浊酒。
书中还有好多感动,好多遗憾。现实嘛,生活不是童话,爱情也不是柏拉图。程霜的癌症不会被奇迹的治好,跨越生死的约定令人心颤;王莺莺曾经说的永远也没能走到下一年;球球装在新书包里的鸡蛋糕也永远带不给王勇了;毛志杰终于懂了但婷婷姐却离开了;牛大田没了赌场,但他赢回了秦小贞,秦小贞没了漂亮但还有爱她的牛大田,半生相伴。刘十三还在,小卖部也还在,云边镇也还在。
只是人间何处寻程霜,人间何处寻莺莺,往事也就成了故事。听听《刘十三》这首四分五十秒的歌,有一个写满306页的故事,聊以慰藉。
2019105 15:27
南昌大学
初次被这本书所吸引的,是因为它的书名。
在没有翻开这本书之前,就看过有不少人推荐这本书的可读性。所以,当我在读书软件上挑选书籍的时候,时间刚刚好,我碰到它,它也遇见了我。
书中的小镇很美很宁静祥和,是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
刚开始进入书中的世界的时候,看着作者笔下的文字,只觉得那是一个很美很美的边陲小镇。
镇里面有满满的烟火味,有慢节奏的生活,也有一个大男孩,怀揣着梦想渴望跳出大山的迫切。
而这些,像极了我小时候的生活,书中的小镇,也像极了家乡的样子。
而我,就如同刘十三一样,普通平凡。却梦想着挣脱家乡小镇,走出大山,渴望有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爱情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毛婷婷和老陈的相遇就是这样。
谁能想到呢?天南海北互不相干的人,人生路走了那么长,眼看放弃希望的时候,他看见她的泪水,痛惜她的过往,她懂他的欲言又止。
牛大田爱慕秦小贞,从很早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了。
他初中学历,她大专毕业;他赌场头子,她银行柜员;他圆滚又矮小,她漂亮又明艳。
但他为了她,主动烧掉自己的赌场,硬着头皮备战高考,她面部受伤,他不离不弃;
她为了他,和父母较劲,知道他不是学习的料,没有强迫他走读书的路,相信他并放手他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她这辈子就出来过三次,而她的每一次冒险出行,都是为他而来。
她陪他见前女友,陪他卖保险,陪他办理外婆王莺莺的生前生后事。在他人生最狼狈最脆弱的时候,一直都有个开朗/坚强的女孩陪伴在他左右。
但是当他发觉自己真心的时候,有些爱,终究来不及兑现,有些人,一旦消失,可能就是一辈子再也不见。
他被诊断为神经病,但记得最清楚的事情,就是为球球筹集读书的学费;
她拒绝了别人收养的好意,甘愿和父亲在水库的破败房子里面相依为命,所有父亲喜欢吃的东西,她都记得,并小心翼翼的偷偷藏好,只因为她知道,那是父亲喜欢的。
只是,一切都来的太快了。
生活不会因为你有多艰难就对你格外开恩,最终,王勇死在了民警的枪下,而球球,也被送去了福利院。
刘十三和外婆王莺莺的祖孙情:在懂爱的年纪,却失去了爱的人
小时候的刘十三,最大的两个愿望:一个是考上清华大学,另外一个就是离开王莺莺,走出小镇。
但是当他眼睁睁的看着外婆被癌症夺去生命的时候,他才猛然发现,自己一直想逃离的人,是他一辈子最温暖的所在。
有外婆的地方,才是家。外婆离开了,再也没有人在云边一家小卖部搬着箱子,等着自己的外孙回家,一等就是一年。
当翻到这本书最后一页的时候,泪水不争气的浸湿眼眶。
人生路上,走走停停。我们就像刘十三一样,为了梦想挣扎努力,不断的被迫的和亲近的人一个一个的说着再见,却无能为力,卑微又渺小,却又不得不继续奋力前行。
今日份话题:这辈子,你有想见却再也见不到的人吗?
只有一枚硬币的情况下这枚硬币的重量大约是在六克,那么6000个硬币的重量大约就是36000克,当然这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重量,实际重量会比我们得出来的数字多一点点。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如果有好朋友结婚,我们随礼金的时候给好朋友这么多的硬币,就算是拿走的话也是需要浪费番力气的,36000克也就是36公斤,同样相当于是72斤。不得不说,这个名义上的好朋友给自己的朋友随礼,当真是费了一番力气的!而且可以说是花了一些心思,估计这么多硬币,想要一个一个地数完可能天都亮了!
现在如果年轻人,有朋友结婚的话,他们大多会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来祝贺自己的朋友,就比如说在随礼这方面,大家玩的花样就很多,有的随礼“八万”但是这里面的并不是真正的钱,而是我们打麻将里面用的麻将牌,不过实际上他们这种开过玩笑的还会将真正的祝福送给好朋友,这种方式也只是娱乐一下,并没有想要不给朋友随礼的意思。所以说,如果看到了这样的视频,大家不用诧异,这只是好朋友之间开玩笑的一种方式而已,只不过难为了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可能年轻人的世界玩的比较开,他们有些不理解罢了。
很少有人在收到这么多钱之后会选择一个一个地去数,大家正确的方式都是称出来10个或者10个的重量,然后再把所有的重量全部称一下最后用所有的重量,除以,我们已经称出来的10个的重量,这样就得到了有多少个10,最后用我们得到的两个数字相乘,也就是随的礼钱数量了。
一般都是好朋友的,大家从来不会去出现缺斤短俩的情况。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只不过这么多一块钱的硬币,可能我们需要费些心思去银行存起来,但是到了银行存钱的时候,工作人员就需要花费一些耐心和时间了,因为在银行的时候存钱数量一定是要准确的,毕竟我们拿了这么多硬币也没有地方花,总不能拿着这么多硬币去坐公交车,所以还是存起来比较安全。
初始看这本书内心给它的定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小故事。
读了一些开始觉得,这主人公刘十三也 太普通,太平凡,太没有励志感 了。
读到一半觉得,刘十三真惨啊,工作不行,还是个舔狗,作者为什么以这样的人作为主角?再后来,来不及吐槽,也没有了吐槽的心思。
大学毕业后工作的不顺利,感情的不顺利,最重要的外婆的离去,要好的朋友却身患随时可能去世的病症,而刘十三,无力挽回这一切。
软弱感,无力感,悲伤弥漫心头。 最后好似全世界只剩刘十三一人,悲凉孤独。
刘十三,一个在外婆陪伴下长大的云边镇的一个普通孩子,一个因着离家出走的妈妈留给他的几句话,便努力学习,立志上清华北大的孩子。
为了这一目标制定计划,用毅力推动自己面对失败时不放弃。确实的行动在执行。
后来他发现 「原来世界上很多事情,不是你有计划,有毅力就能做到的。」
大学「恋爱」两年,最后发现自己竟是第三者,爱到卑微,爱到撕心裂肺,在对方眼中就只得到「你是个好人」。
毕业工作后上司竟是初恋女友的男朋友,狗血也不过如此。在所有人的嘲讽中以及初恋女友的订婚消息中悲痛不已。
醉梦中,刘十三看到了远在100公里外的外婆。
不,其实是100公里外的外婆王莺莺在得知自己癌症晚期的,忍受着病痛,带着几桶柴油,一个水壶,一袋馒头,开着拖拉机来看100公里外的 要在外奋斗不回家的刘十三 。
却正正看到要强的外孙悲痛到借酒消愁。
「王莺莺,你怎么才来?」
醉酒的刘十三一句话让外婆悲伤不已。
一个70岁的老人,收拾了外孙的几大袋子行李,艰难扛起刘十三,将他放到拖拉机车斗中,100公里,开回家。
身患绝症的外婆,想要在人生最后一段时间里和刘十三一起度过。
童年玩伴程霜,身患绝症,却坚强乐观热烈地过活着。刘十三是她童年时期的一缕光,在她打算放弃自己,偷偷跑到乡下时,发现了一个好玩的人—刘十三。
他们约定,如果她没死,以后做他女朋友。
十年后,程霜来找刘十三,陪着他面对失恋的悲伤。
并约定,上次的不算,若之后再相遇,就做他女朋友。
几年后,在刘十三被王莺莺绑回云边镇时,第三次遇到了程霜。
程霜帮着他买保单,做工作,帮他建立信心。
陪着他送走了病重的王莺莺。
并约定,如果以后还能活着再相遇,那就和他结婚。
最后的最后,外婆走了,程霜走了,搬到香港的隔壁邻居也不知在哪里了。整个世界仿若只剩下了刘十三。
平凡普通的刘十三,没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刘十三,没能和初恋女友相伴一生的刘十三,工作能力一般的刘十三,孤身一人的却仍旧要往前看的刘十三。
刘十三,你我皆是刘十三。
有着各自的苦和难,但是就像文中那首歌词一样,我们的脚步依旧要向前,我们的生活未完待续。
我们总会走过那些艰难,去拥抱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