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可以转,医保不能。
需要重庆这边接收,重庆的公司或者其他出个接收的条子,然后去广州办转移,然后广州给个条子,再到重庆社保局去办理。
我同事从重庆转成都,我看她这么操作的。是公司去社保局办理的接收那种,都是对公的,至于私人的转接的话你可以去重庆社保局问问。
4月8日我们从仙女山小镇,坐中巴抵达武隆,小县城太嘈杂,也没有啥景色,查了一下地图,发现附近的江口镇值得去看看
于是我们又坐车来到江口镇。住在临乌江的宾馆,江边的风景非常美丽。
清晨起床,站在窗边,吸着新鲜的空气,听着鸡鸣鸟叫,看着青山绿水。
江口镇这个还没被开发的江边小镇,非常宁静 ,不过已经开始修路桥了,也有开发商在行动了。
早餐是江口镇的特色小吃,豆花饭。
我们原本打算从江口镇去彭水。但是这里修路桥,长途车不经过这里。
吃完早餐,我们又坐车返回武隆县城。在武隆我们和小姑娘分手了,她坐火车去重庆转飞机回天津。我们坐1点的长途 汽车 到达彭水县城。
为了赶上去龚滩古镇的船,我们从彭水花了60元打车到万足渡口,还是没赶上船。
这里人烟稀少,只有我们母女仨,网上传说的渡船我们没找到。
大型游船他们不开船,除非旅行团包船看“十里画廊”
天色已经晚了,只好央求的士司机,拉我们去有人家的地方。
于是我们来到了半山腰上的小河村。
比起江口镇这里人烟稀少,没有旅馆,只有村支书家里可以住宿。
天太晚了我们不想返回彭水县城,只好在此住下。
很安静的小村子,原来他们都住在山下,因为建乌江电站,淹没了家园。整个村庄就移民到了半山腰。
第二天早上我们沿着公路散步♀️一直走到尽头,这里山青水秀,村民朴实。
这个86岁的老婆婆,比母亲年龄大,还在为生计而劳作,从山上打了上百斤的猪草背回家。
我和老妹觉得这个老婆婆太辛苦了,帮她背一程。
我背着近百斤的猪草,一会就走不动了,想想86岁的老婆婆,实在太辛苦了
今天是历经苦难的一天,由于昨天没赶上去龚滩的游船,只好在万足的小河村住了一晚。
早上开始下雨了,没有游客,游轮船是不会送我们去龚滩的。
去山下等过路车也很渺茫,只好乘坐从村里开的中巴车回到彭水县。
我们赶到彭水县时,第一班去龚滩的长途车已经开走了,我们买了11:30的车票,以为1小时后会开车。
没想到机动灵活的小县城,因为乘车人太少,班车延期到下午1点才开。
长途 汽车 沿着乌江岸边行驶,一路颠簸,塌方地还要下车走一段。
终于在下午3点,到达了向往已久目的地,龚滩古镇。
虽然还是下小雨,但是美丽烟雾缭绕的山和水,感觉不虚此行。
一定要在这美丽如画的江边古镇上多住几天。
龚滩古镇位于乌江与阿蓬江交汇处,隔江与贵州省沿河县相望,是酉阳县“千里乌江,百里画廊”的起点。
我们住在即沿街又临江的家庭旅馆,清晨站在阳台,呼吸着天然大氧巴,做做操。
看着房东家养的芦荟开花了,情不自禁的拿起手机拍。
人间仙境,烟雾缭绕,今天还有雨。
龚滩古镇是中国 历史 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 旅游 景区。
这里被誉为“乌江画廊核心景区”是乌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这个冉家院子里,传说着一个爱情故事。房屋后有两个相并的四合天井,居住一户冉姓,一户杨姓。
冉家有位绕巴涅,而杨家有位毕兹卡,两个人青梅竹马,暗生爱慕之心。
但因当时家族观念,认为他们不门当户对
造成了一个终生未娶,一个终生未嫁,后人将此处称为鸳鸯楼。
龚滩古镇源于蜀汉时期
三国蜀汉建置,属涪陵郡。治所在今酉阳县龚滩镇。
现今的“龚滩古镇”地处重庆市酉阳县、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的三县结合部
龚滩古镇是饱经沧桑的千年古镇。1700年前,凤凰山崩裂,泥石流冲入乌江,形成江滩。
三国、唐朝时期逐渐形成小镇,重庆、涪陵的船只到此搁浅,形成大量的纤夫在此背纤,走出了一条纤夫之路。
明万历年间,众盐商在此聚集,小镇逐渐繁荣,“龚滩古镇”是重庆十大古镇之首,承载着 历史 文化的传承。
2006年大唐电信,在乌江下游,拦坝建电站。中华的千年 历史 文化古镇就此永远沉入江底。
经过三年原样整体搬迁,2009年在此处建起新的复古小镇。
光绪年间,陕西商人张朋久最先来龚滩开设盐号,亲自经手修建了"西秦会馆",它是龚滩向近代商品经济迈进的一个标志。
中午我和老妹吃饱饭没事干,逛到乌江河边。朝着对岸大喊: 过河咯!
来了一个摆渡的大哥,把我们渡到河对岸
这边是属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新井乡地界。
新井乡政府在这里设了一个渡口,大哥夫妇俩在此经营了十几年。
我们渡船过来,每人收费2元。摆渡大哥家里有许多根雕非常漂亮,售卖根雕也是他们经营收入的一部分。
在这边的大山顶上,听说有个60户人家的寨子。
我们决心爬上山顶,去看看那些人家。
可是这几天下雨,山路太滑,我们穿的不是防滑登山鞋,爬到一半,天已经渐黑,只好半途而废。
站在这偏僻的大山深处,看着对岸繁华的村庄,这里是两个世界。
这边还是人烟稀少的贫困山区,那边已经是繁华的乡镇。
政府开设渡口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边大山里孩子们上学时的交通问题。
山顶上60多户人家,贵州省的孩子们,都在龚滩古镇的小学读书。
我们傍晚坐渡船回到龚滩古镇这边时,正赶上住在对面山上的一群孩子们放学,他们乘渡船是免费的。
我们站在岸边看着他们登上对面我们刚下来的大山里。
我们费了很大力气也没有上到山顶,这群山里的孩子们,不到十分钟,小小的身影都消失在半山腰。
明天我们将离开龚滩古镇,坐长途 汽车 去凤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