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行为当然是违法的。因为野生癞蛤蟆属于“三有动物”,受到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癞蛤蟆的学名叫中华蟾蜍,在农村十分常见。小的时候,傍晚经过水塘边的小路总会碰到好多只癞蛤蟆,有时候调皮还会轻轻踢上两脚。
以前根本没有人会去抓野生的癞蛤蟆,一方面是因为它长得太丑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抓它也没有啥实际作用。但是后来,我听说村里有人专门去抓癞蛤蟆,说是去卖,因为癞蛤蟆可以当作“药引子”。村里的老人说一只癞蛤蟆5毛钱,有的人一晚上能赚个几十块。
不过那个事情也没持续多久,就听家里人说抓癞蛤蟆的某某某被逮进去了,拘留了10多天,还被罚款500块。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还觉得震惊,因为在农村癞蛤蟆十分常见,心里认为也不是什么珍贵的野生动物。
不过,我还是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查阅后才得知癞蛤蟆竟然是“三有”保护动物,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小伙伴们可能不知道啥是“三有动物”,“三有动物”就是指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而癞蛤蟆则是被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从查阅的资料中得知,从癞蛤蟆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这也就解释了其为何能够被列入三有动物行列的原因,因为它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其实,在我们农村,除了癞蛤蟆属于“三有动物”,常见的壁虎、野鸡、野兔、青蛙、麻雀、各种蛇类等也都属于三有动物。所以我在这里也提醒一下小伙伴们,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奇心或者是“恶趣味”去狩猎它们。
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属于大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作为一名良好公民,我们不仅要遵纪守法,更要用心维护我们的美好家园,切莫去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事情。
古代有捉蛤蟆的风俗,癞蛤蟆能够清热解毒。
民间认为癞蛤蟆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节这天捉到的蛤蟆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蛤蟆眼泡上的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
还把锭墨塞进癞蛤蟆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风干后就成了中药,称蛤蟆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据说这天的癞蛤蟆特别难捉。
躲端午:
躲端午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午”。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
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躲端午
《鹰巢》。《鹰巢》电视剧是由国内导演潘小扬指导制作完成。在第17集中警察曹源给母亲洗脚发现自己的母亲脚趾为六趾,与警局提供的大毒枭蟾蜍特征相符合,而后经过各项发现证明自己母亲就是蟾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