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拉贝日记》这部中德合拍的**来说,我认为它会是一部能够被大多数中国观众认可的**。虽然从严格的角度来说,《拉贝日记》应该算是一部德国**,但它所涉及的“南京大屠杀”这个背景,也给它打上了不可抹去的中国烙印。这样一部从异族角度来观察和反思“南京大屠杀”的**,能够在两个国家——而这两个国家在二战中分属不同阵营——都得到认可,它的态度和历史观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德国作为纳粹主义的发源地,战后对纳粹主义的反省和清算是极其彻底的,连起源于旧普鲁士军队的正步操都因为曾经被纳粹党卫军和德国纳粹军队所采用,而在战后被认为是纳粹德国的象征予以摒弃,法律禁止任何人做纳粹德国的正步走和行纳粹敬礼。而正是这种坚决而彻底的态度,为德国赢得了反思战争和历史的权利。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拉贝日记》的主人公约翰·拉贝先生,即使他曾经是一个纳粹党徒,即使他曾凭借身戴纳粹标志而保护了难民,这些历史细节的出现也不会让中国观众感到反感。因为这是一个有资格去面对历史的国家,而这部**也可以摆脱历史的纠缠去直面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约翰·拉贝经常被媒体称为“中国的辛德勒”,我想二人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当面对巨大的“不义”时,即使身为一个普通人,即使身为一个纳粹党徒,也能够有勇气站出来去维护内心的底线,并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人性逐渐得以升华,最后成为一个“义人”。这种人性中偶尔绽放的光辉,在一片黑暗中尤其显得珍贵,因此更值得我们去追逐。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我想这种黑暗中的一丝微弱光明,是能够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在内心深处引起共鸣的。
这一丝光明,不但是爱,而且是大爱。在一场巨大的民族灾难面前,伴随着时间推移,那种集体梦魇因为没有得到释放,所以并没有消散,一直在巨大的沉默中沉淀。70年后的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那种巨大的沉默背后所积攒的怨念。面对在黑暗中追逐光明的举动,勇敢者会感慨光明的珍贵和自我救赎,怯懦者会哀叹人生的虚无和自我欺骗。但无论如何,那丝光明总是存在的,只看我们如何去选择。
在正常的表达下,战争**的主题基本都是在努力升华和质询一个民族如何看待某一具体冲突(无论当代还是历史的),以及这一冲突如何随时间的推移对“集体梦魇、习俗或欲望”产生的沉淀作用。对于涉及“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中国**来说,从已经拍摄过的那几部来看,都没有做到“正常的表达”,因此也就谈不上升华和质询。而这种遗憾是《拉贝日记》所无法弥补的,因为它虽然涉及到了“南京大屠杀”,但**的主旨还是在讲述一个普通德国人如何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发现人性,升华人性的故事。它虽然很好地完成了这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但它并没有能力和资格去升华和质询中国人的集体伤痛。这并不是**技法的失误,也不是**立场的失误,而是因为这样的一场巨大灾难和伤痛,虽然有人性的共同之处,但那种痛彻心扉的悲怆和发问,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完成。
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收到一封特殊来信,一个德国医生和他的家人感染新冠,于是便以个人名义向中国请求抗议物资资源,我国驻德大使收信后,马上上报国家工信部在工信部的指导下,在国内抗疫物资同样短缺的情况下,迅速安排国内抗议药品生产企业配合生产,并决定加倍无偿赠药,加上南京市政府的紧急筹集三万只口罩,620瓶抗议药品和200套防护服,由专机前往德国,再由驻德大使馆驱车700公里,把药品和物资亲自送到这位德国医生手中。
这名写信的德国医生到底是谁?中国为什么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一个德国人,这一切都因为他的爷爷是约翰拉贝,你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就是拉贝先生在1937年南京大屠杀中,在当时极其危险的环境下,救下来25万中国难民,并为他们提供庇护,他还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以独特的身份和视角记录了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见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以第三国家的视角向世界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拉贝日记》是一部德国**,根据《拉贝日记》中的真实描写拍摄而成,编剧和导演也都是德国人,让我们了解一下在德国人眼中的南京大屠杀又会是什么样子?
1937年11月,这是拉贝先生即将离开中国的倒数第三天,他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的主管,他已携妻子朵拉在中国生活了27年,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都会用日记记录当日的生活,在拉贝的管理下,西门子在南京的电气发电业务和电话通讯业务经营的都很好,但最近他突然收到总部提拔他的调令,让他返回德国,所以最近拉贝在忙着搬家,这里即将成为新任主管弗里斯的住所,同样是纳粹党徒。
拉贝为接替他的佛里斯准备了纳粹式的欢迎仪式,并带他参观工厂,弗里斯来接替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经营南京工厂,而是要关闭它,拉贝知道此消息后十分伤感,他不明白,总部为何要突然关闭南京工厂,此时日军已侵占无锡,准备一路向西攻占南京,年轻的小濒少佐作为这次行动的指挥官,他的方案是兵分三路合围南京,在不造成太大损失的情况下,逼迫南京投降,但日本裕仁天皇的亲叔叔朝香宫鸠彦亲王表示,中国就像大象,不能用包围来消耗他的体力,也不能活捉,而是要直接弄死。
南京医院美国医生罗伯特正在紧急安排工作,他要求大夫和护士24小时待命,增加床位和手术台,并添加手术药物,因为他知道,如果日本人攻入南京医院必然人满为患,当晚的欢送舞会上,各国友人和高官都来为拉贝送行,这里一片歌舞升平,城外则是杀气腾腾,日本驻华大使口无遮拦地说“中国人应该感谢日本人来帮他们治理国家”
就在拉贝向大家进行告别致辞的时候,炸弹不断,在附近炸下,舞会戛然而止,所有人仓皇逃离,日本战机开始对南京城进行无差别轰炸,城内火光漫天,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从这一刻开始,拉贝带着妻子赶回工厂,中国人被拒绝进入工厂
拉贝看到这一幕后破口大骂,他不顾弗利斯的劝阻,命令马上打开工厂大门,人们刚跑进院子,进门就被炸飞,这个工厂作为发电厂,肯定人会成为日军的轰炸目标,拉贝集中生智,让国人打开所有探照灯,能拿出一面巨大的纳粹党旗和工人一起撑开旗子,让所有避难的市民都躲到旗子下面,鉴于当时德国和日本的盟友关系,这面被全世界视作洪水猛兽的纳粹党旗,这一刻却成了中国同胞的保护伞,日军果然没有再轰炸
一架架飞机俯冲而下,然后离开,拉贝成功救了大家,被狂轰滥炸的南京城已是一片火海,到处残垣断壁,人们死伤无数,医院人满为患,伤亡人数不断增加,大夫的手术已经忙不过来,麻醉剂已经用光了,护士询问的解决办法,罗伯特医生焦头烂额,拉贝带着工人检查着机房,安排他们填上炮弹坑,然后给市民搭建避难所,
明天便是拉贝离开南京的日子,但他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弗里斯驾驶 汽车 想要逃离,拉贝让人关门拦住了他,弗里斯想马上接替拉贝关闭工厂,解雇工人,后备箱装满工厂的文件就要带走,但拉贝据理力争,只要他还在南京,就不会放弃厂里的工人,拉贝回到家,妻子也表现出对她的不满,埋怨他为什么都要离开南京了,还要多管闲事,根据拉贝的安排,西门子工厂会为难民们提供庇护,家中的花园也用纳粹党旗搭起了避难的棚子,拉贝相信作为德国的盟友,日军应该不会轰炸这里,日军飞机在被他们轰炸过的南京城撒下传单,传单上厚颜无耻地写着“日本军人是你值得信赖的朋友”。
南京已被国军抛弃,留下来的各国大使和国际友人坐在一起商讨对策,德国大使罗森博士建议,借鉴上海的做法,在南京城划出一块平民安全区,成立中立委员会进行管理,拉贝觉得这样做有点夸张了,此时的拉贝还天真的以为作为盟友的日本人不会滥杀无辜,并给大家分发日均投放的和平宣言,话音未落,满身鲜血的罗伯特医生疲惫地走了进来,他按捺着愤怒说“当你们在这喝茶聊天的时候,有十几个孩子死在了手术台,断了腿的,腹部被打穿的,只剩下半个脑袋的,在没有麻醉剂的情况下,给他们做手术,可孩子们还是全死了”,众人这才意识到。
日本人所做的并不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和平,魏特琳女士当即提议,像上海那样成立南京安全区委员会,由于拉贝比他们任何人都了解南京,他还有纳粹党的身份,可以作为盟友国和日本人周旋,所以众人举手表决由拉贝担任委员会主席,原本拉贝明天就要离开南京,但他还是决定接受大家的委任,并建议由罗伯特医生担任副主席,另一边,国军的大部队正驶入日军的埋伏圈,经过短暂的抵抗,小濒少佐便取得了胜利,但这依然激怒了朝香宫鸠彦,因为小濒少佐没有赶尽杀绝,而是仁慈的带回了几千名战俘,尽管小濒少佐说,杀死这些战俘有违国际法,但朝香宫鸠彦任然狂妄地下令杀掉战俘,于是这数千名国军就要被连夜枪决
日军大喊“都站起来,给你们喝热汤了”,战俘们站成一排,日军开着卡车,架起机枪对着手无寸铁的战俘进行流水线般的扫射,一通扫射,再对没有死透的战俘挨个补枪,年轻的小濒少佐面对残暴血腥的军国主义,不忍地闭上了双眼,晚上拉贝弹奏起钢琴,花园里避难的人们静静地仰头听着,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没忍心把自己要担任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事告诉妻子
这是他们筹建安全区的第一天,也是拉贝原计划离开南京的日子,他迟迟没有出现,罗伯特早就看不惯拉贝纳粹党的身份,他不屑地拿出一份名单说,这是今天轮船乘客的名单,拉贝和他妻子的名字就在名单上,现在拉贝怕是也跟着逃命了吧?魏特琳女士不相信,他们急忙赶到马头,果然看到拉被带着妻子挤在人群中准备登上去往欧洲的轮船,妻子登上轮船后,拉贝停下了脚步,他没有上船,他早已决定要留在南京,妻子理解的看着拉贝,让他保重,拉贝走下舷梯,挥手道别
这时天空传来轰鸣声,日军的飞机忽然来到马头上空,并朝着轮船飞去,飞机追上轮船,开始狂轰滥炸,他们宁愿错杀100,也不愿放过一个,没有他们的允许,谁也别想离开南京?拉贝眼睁睁看着被轰炸的轮船,他无能为力,只能大喊妻子的名字,这一夜拉贝彻夜未眠,生死不明的妻子和日本人的残暴行径,让他建立安全区的信念更加坚定
1937年11月22日,南京国际安全区正式建立,几天之内,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安全区,导致委员会的工作一度瘫痪,经计算,其中一天就有23000多难民进入安全区,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工作人员说,安全区只能容纳十万人,不能再多了,但拉贝在中国生活了27年,深知中国人能吃苦耐劳,他相信能容纳十万人的地方,一定也能容纳20万人,现在急需解决的是粮食问题,于是趁日本人还未进入南京员会,便不停的往
安全区运送粮食和物资,日军在上海有600架战机,加上坦克部队,如此庞大的军队,一旦发动攻击,南京只有死路一条,国军将仅有的部队部署在了城门,他们准备誓死抵抗,用生命来守卫南京,深夜日本军营松井石根质问小濒少佐为什么把包围战略改成了进攻,小濒少佐抱歉的说,这是亲王的指示,朝香宫鸠彦仗着自己是天皇的亲舅舅
他利用这层血缘关系,急功近利地想展示日军的优势,所以下令直接进攻南京,并在他的指挥下,当晚就发起了突袭,国军誓死抵抗,但面对日军的人数优势和现代化武器,仅一晚南京城就被攻破,市民们在恐慌中四处逃散,日军刚刚进城,南京医院便忙得不可开交,一个医生抬着受伤的士兵来到医院,罗伯特医生发现后急忙上前制止,但得知受伤的士兵竟是医生的儿子时,便把他们收进了病房。
楼下一阵枪响,日本兵冲进医院,寻找受伤的士兵,罗伯特医生用美国人的身份周旋,但无济于事,他们搜查所有的病房,还是发现了异常,就这样,不但士兵没有救下,那满屋子的医生和护士也都被残忍杀害,医院的惨剧刚刚结束,安全区又迎来新的困难,安全区的大门被日军设卡拦截,欲送粮食的卡车被挡在门外,要进去的话,每人只能带一袋粮食,剩余的每袋要征收一万元的关税
拉贝用德国盟友的身份去交涉也无济于事,拉贝在无尽的轰炸声中继续书写着他的日记,委员会的工作举步维艰,只希望外交大使和各国媒体能尽快回到南京,希望国际舆论能够约束日本人的所作所为,结束工作的拉贝正要回家,他看到了醉酒的罗伯特,这是两人第一次独处,罗伯特说出了白天医院里的悲惨遭遇,两人一起借酒消愁,在酒精的作用下拉贝弹着钢琴
罗伯德观察着随意改编的歌曲,他们尽情地释放着情绪,这一刻他们是快乐的,拉贝善意地伸出手,但罗伯特没有跟他握手,因为他是纳粹,惨绝人寰的纳粹,为了减少日军对安全区的威胁,金陵女子大学魏特琳校长,迫不得已将学校收留的153个国军战俘交给了日军,但这个日本兵却提出,将要带走学校20个女学生,到了晚上再给送回来,魏特林女士因此愤怒地拒绝了他,你会后悔的
这个日本兵留下狠话就离开了,没能满足一己私欲的日本人竟然为了报复,把学校刚交出去的153个战俘当场击毙,在学校门口,日军的残暴和眼前遍地的尸体,让魏特琳震惊,但更震惊的还在后面,就像《拉贝日记》中所说
1937年12月19日,安全区的门口堆满了尸体,日本人似乎毫不在乎,南京城中到处有人被枪决,被活埋,炮弹坑影响了日军坦克和 汽车 的通行,他们就用中国人的尸体去填平,他亲眼目睹了日本人对平民百姓所施加的暴行,那景象令人难以置信,众人看着日本人丧尽天良,毫无人性的杀戮影像,不忍直视奋流下眼泪
拉贝决定写信给希特勒,他恳求希特勒能伸出援手,帮助阻止日本人在南京的暴行,也许是拉贝希写给希特勒的信被日本人发现,日本亲王朝香宫鸠彦接见了他们,拉贝的妻子,在日军的轰炸中幸存了下来,日本亲王装作还在搜寻的模样,不告诉拉贝真相,并假惺惺地制作了通行证,经过争取粮食可以不收关税的运到安全区,就在这时,楼下的日军命令拉贝的司机必须待车上,但他却因为听不懂日本话,被强行带走,拉贝结束会议准备离开时,发现司机不见了,而日本管家却告诉他
他的司机是因为跟人打架被送到了战俘营,拉贝马上赶到战俘营,但还是晚了一步,他亲眼看见司机被砍了头,而日本军官给出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没有按照命令待在车上,因为两个军官正在进行砍头比赛,两个日本人在堆积成山的尸体和一排排的头颅前合影,旁边是大批等待被砍头的俘虏,他们甚至在每天的报纸上更新砍头大赛的赛况,并当作荣誉,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比赛,惨无人道的令人发指
日军杀了拉贝的司机,为了不缠他,日军让战俘们排好队,让他挑一个带走,拉贝说,我要会说德语,会开车的,如果没有的话,我要带走20个,拉贝看着这些孩子,他艰难地挑选,他想带走每一个人,但他只能挑选20个,这一夜拉贝辗转难眠,脑中全是血腥的场景,委员会的人道救助引起日本人的不满,安全区多次受到日军的冲击,补给变得越来越难,
粮食最多还能坚持三天,他们已经没有钱买粮食了,有人开始抱怨魏特琳校长,消耗了比别人多三倍的粮食,他们不相信一群女学生能吃这么多,确实一群女学生吃不了这么多,原来魏特琳校长在学校里还藏了数百名中国士兵,在上次见到日本人的报警后,他决定不再把战俘交给日本人,否则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1937年12月23日,南京城已经同外界完全失去联系,患有糖尿病的拉贝用完了他最后一瓶胰岛素,为了解决安全区的粮食问题,拉贝强撑着身体,准备把他的所有积蓄都捐给安全区,但它又留出了一沓钱,在圣诞节的那一天,他把这沓钱当做圣诞礼物分给了安全区的老人和孩子们,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共度圣诞夜,委员会得到了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在教堂上发现了一大捆钞票,只有罗伯特医生发现了拉贝的手卷和那个钞票的布料是一样的,另一个好消息是南京的,邮政恢复了,拉贝打开进来的包裹,猜出了是妻子做的蛋糕,这时他才知道妻子没有死,但自己却突然昏倒在地,罗伯特知道只有胰岛素才能救他,但拉贝的胰岛素早已用完,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地方能找到胰岛素,在日本指挥部
日军通过盘问女大学生,得知学校中私藏战俘的消息,而明天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就要抵达南京,松井石根下令要赶在媒体到达南京之前,尽快消除大屠杀的证据,正好可以利用窝藏士兵的理由,把安全区彻底清除掉,他不想让全世界知道南京城发生的事,小濒少佐在门外,听到了这个计划,这时他正好看到前来寻求胰岛素的罗伯特和罗森博士,罗伯特医生正在取胰岛素,小濒少佐趁机将计划偷偷告诉了罗森,希望他们能够躲避这场灾难
回到委员会,罗森开始责怪魏特琳,你私藏战俘的事,居然是个日本军官告诉我的,这会让整个安全区跟着遭殃,但魏特琳女士在见过日本人的暴行后,便不会再把士兵交给日本人去屠杀,安全区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明天抵达南京的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拉贝的计划是在安全区周围布置警报器,媒体已抵达南京,就马上发出信号,除此之外,只能用生命去坚守
1937年12月25日日军要清除安全区的消息走漏,一大早,数百名群众组成人墙,挡在安全区门口,和日军对峙,他们要用生命来捍卫安全区,朝香宫鸠彦气急败坏的催促的军队马上杀进去,甚至派来了坦克,炮筒对准了手无寸铁的群众和难民,为了尽快消灭罪证,朝香宫鸠彦直接赶到现场,亲自指挥,子弹已经上膛,千钧一发之际,大门打开拉贝带着委员会众人走了出来
他来到朝香宫鸠彦面前,对朝香宫鸠彦说“如果殿下乐意安排一场大屠杀的话,请你把我一起杀了”,朝香宫鸠彦再次抬手,只待一声命令,突然警报响了起来,各国大使和国际媒体的有游轮抵达南京,拉贝说,“您要动手的话,请抓紧时间,要不然明天全世界都会知道日本人的暴行”,朝香宫鸠彦害怕恶行暴露,只能暂时离去,此时,安全区的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1937年12月29日,由于各国大使回到了南京,朝香宫鸠彦迫于压力,终于承认了安全区的存在,拉贝的人道主义救助得罪了日本人,于是,日军要把拉贝强行遣送回德国,日军全程跟随,不允许拉贝和媒体接触,拉贝走过曾经摆满头颅的地方,现场已被清理干净,只留下一片血迹。拉贝来到码头,这里挤满了被她救助过的人,人们围了上来,喊着拉贝的名字,男女老少的眼中满是感激,在人们的欢呼声中拉贝终于和自己的妻子再次团聚。
影片取材于拉贝撰写的《拉贝日记》,但是证实南京事件信息最为完整的史料,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有20多万人因为安全区的保护得益幸存,值得一提的是,本部影片原本的主打市场唯独少了日本,因为日本,仍旧在试图逃避 历史 责任,将本部影片进行了全面封杀,就连本片中的日本演员也受到了日本国内的指责,约翰拉贝返回德国后,被盖世太保作为中国人的同谋逮捕,他被禁止讲述在南京的所见所闻,他的日记被没收,直到60年后才重见天日。
1948年拉贝被纳粹逮捕的消息传到了南京,南京市民自发募捐了一亿元,来保释拉贝,以当时的国内经济水平换算为美元,也只相当于2000美金,才将拉贝赎出监狱,1950年拉贝在贫困中逝世于柏林,无人知晓,也没有任何悼念活动。
1999年,南京政府变更道路拓宽计划,使拉贝故居保存了下来,成为拉贝与国际安全区纪念馆,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疫情期间,得知拉贝后人正在寻求帮助,南京政府立刻向德国捐赠抗疫物资,受赠方一栏,填写着托马斯拉贝。这是一群跨越84年的感谢,值得我们铭记的不只是拉贝先生,还有那些真实存在并超越国界和党派的人道主义者。
拉贝日记剧情介绍:
1937年,距今差不多70年前,商人拉贝和他的妻子DORA生活在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他是西门子分部的负责人。他很难割舍把这个分部移交给他的继承人WERNER FLIESS。他爱中国,他知道在这里他是个有号召力的人物,然而回到柏林西门子总部,他只是众雇员中的一名而已。在他的庆功欢送舞会上,日军轰炸了南京城,随后日军攻占了上海。由于恐慌事件突发,拉贝毅然打开公司的大门为他的中国员工及其家庭提供避难。
第二天清早,当战火熄灭,清查损失时,呆在南京城的外国人们开始商议在如此危险的时刻他们应该如何是好。德国犹太人外交官GEORG ROSEN告诉他们说上海有一个可以保障老百姓的安全区。VALÉRIE DUPRÈ金陵女子学校的老师立刻觉得这个想法很好,并提名拉贝为主席。作为一个德国人,他或多或少可以被看做是日本人的“同盟”。她的建议让当地医院的内科医生ROBERT WILSON医生感到十分恼怒,因为他痛恨“纳粹党员”。事实上,拉贝本想第二天就离开南京返回德国;但此刻他决定要留下来,并且即刻认真地投入工作。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在中国人民身上残忍发泄并施以暴行的时候,拉贝和他的同伴们机智勇敢地与日军周旋,艰难地为南京老百姓提供安全区的保障。数十万的老百姓涌入安全区——这比想象中的多的多。但是,日军仍旧在虐杀和残害中国的老百姓,安全区的补给越来越艰难。 随后,日军计划以一个假像来摧毁安全区——拉贝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主要人物当然是拉贝
士兵突击介绍
青山绿水之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许三多(王宝强饰演)喜欢读书,父亲却要把他送进部队,认为只有这样,这个从小怯懦被他叫做龟儿子的许三多才会有些出息。
草原五班 懵懵懂懂就踏入了军营,许三多把班长史今(张译饰演)视作依靠,副班长伍六一(邢佳栋饰演)却仇恨般地看着他——担心许三多拖垮班长,还让班集体蒙羞。新兵训练结束了,三多被分到了偏远艰苦的后勤管道维护班,一同来部队的老乡成才(陈思成饰演)则去了鼎鼎大名的钢七连。
维护班的生活寂寞无聊,老兵们靠打牌、找乐趣来打发时光。单纯的三多依然每天出操、训练,老兵们觉得他不合群,许三多却不明所以。
班长老马(范雷饰演)随口说起当年曾想在这里修一条路,许三多把班长的话当成了命令,靠一个人的力量修成了这条路。老兵们受到了感染,五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团长听说了此事,把许三多调到了钢七连,许三多无奈地离开了他十分眷恋的五班。
到了钢七连后,许三多成了越来越没信心的人——周围的人都比他强。越怕犯错误却错误不断,作为装甲侦察兵,他还竟然晕车……
许三多拖累了全班的成绩,班长史今又一点一滴地启发教导许三多。连长高成(张国强饰演)提醒史今不要为了一个木木讷讷的许三多而影响了自己的前程。为了克服晕车,许三多一次次地在单杠上旋转,又一次次摔下来。直到在一次全团考核中,在班长的鼓励下,许三多让全连上下大吃了一惊……
渐渐地,许三多成为了训练和比赛的尖子。而班长史今由于年龄的原因,也因为三多被提拔为班长,被列入了复员退伍的名单。为了将班长留下而拼命训练出成绩的许三多懵了……
在离别的痛苦和艰苦的训练中,许三多成长了起来。师对抗演习中,他俘获了全军闻名的侦察大队的大队长袁朗(段奕宏饰演)。然而他所在的钢七连却在这次演习中难逃失败的命运——由于军事变革的需要,我军传统的机械化部队向新型信息化现代作战部队快速跃进,有着光荣历史的钢七连奉命撤编。
一个个战友都走了,连长也调到另外的部队,一直依附于班长和战友的许三多成了钢七连的最后一个兵,留守看护着以往充溢着青春热血的营房。三多承受着孤独和失落,时间长了甚至开始自言自语。靠坚持和每天一成不变的行动,许三多默默坚守着……
父亲许百顺来到军营想让三多复员回家,伍六一带领一班战友做出许三多在部队了不得的样子。许三多拒绝了父亲又深感愧对父亲。但他的确不知道自己一旦离开部队,会是什么样子。
全军成立一支多栖作战单位,代号“A大队”。袁朗受命组建,他首先想到的人选是曾将他俘虏的许三多。
许三多、伍六一、成才参加了残酷的远距离作战比赛。伍六一付出了一条腿的代价,许三多和成才最终获得了入选资格。
许三多进入了一个他从未预料到的世界——“A大队”,与他以往的所有部队不同,这里没有理解、没有关爱,只有冷血、只有训练,袁朗为了锤炼他们,让所有的队员毫无准备地彻底放弃了自己,然后再重新打造符合现代化作战要求的军人群体。
新的作战形态需要单纯的许三多头脑不能太单纯、需要喜欢依赖别人的许三多独立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动,在一次又一次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的训练中,许三多靠本我的力量,坚持了下来。而天资聪明的成才被淘汰了。
在与境外雇佣军组成的毒贩武装的实战行动中,许三多杀死了敌人,毒贩临终的眼神和第一次杀人对三多的冲击,让许三多精神难以恢复过来,善良的许三多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还能干下去。
袁朗作为一个多次经历生死的老兵,他做出了别人一时难以理解的决定——让许三多暂时离开军营,去他想去的任何地方。
许三多离开了他朝夕相伴的部队,他的身后,是所有战友们担忧的眼睛。
许三多回到了老部队,遇到了当年伴他成长的战友们,作为军事机密,他不能说出他的境遇,但军人的理解让战友们看出了许三多的痛苦和挣扎。许三多寻找着一个答案、一种解脱。
许三多的家庭此时也发生了重大变故。父亲办了个石灰厂,储存的炸药炸塌了房屋,进了监狱。不负责任的大哥跑了,二哥则守着家里的残垣断壁靠泼皮对付讨债的人。许三多回到家乡,从监狱里接出了父亲,又靠袁朗他们的集资让亲人们有了新的前景。
许三多回来了,袁朗他们终于放下了心。
在一场突发战斗中,A大队奉命出击,迅捷无比的行动表达了一往无前的坚定信念……
主要人物应该是许三多,成才,袁郎吧
暖春介绍
**(暖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他们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子。善良淳朴的小花生活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在黑煤窑工作,母亲善良贤惠,谁知在一场暴风雨中煤窑的塌方小花的父亲不幸遇难,母亲因巨大打击难产失血过多而逝。剩下瞎眼的奶奶与小花相依为命,村长为了小花一家和媳妇大闹矛盾并嘱咐全村不得对小花奶奶提煤矿事件,祸不单行小花奶奶在得知真相后,猝然离世,只剩可怜的孤儿小花,在贫穷的山村没人愿意为小花的生存多做考虑。谁知平时最为吝啬的铁蛋夫妇打起了小算盘,将小花领养,小花遭到虐待,实在忍受不了便逃离了村子。
一天,隔壁村长的儿子二狗拣回一个晕倒在村口的女娃,打破了小村多年的寂静。村民围着女娃议论着,有的说要是男娃就领回去了,有的说万一把娃养大了,再有人把娃领走就白养了……。村长无奈只好承诺谁要收下娃,等村里收成好了多给补点口粮,大伙儿无动于衷地看着。年迈的宝柱爹蹒跚着步子走上前,背起尚存一息的女娃朝家走去。深知宝柱爹境况的大伙儿吃惊地看着。
宝柱媳妇香草过门多年不生娃,得知宝柱爹拣回个野娃时,认为他想当众出她的丑,让全村儿人都知道她生不出娃来。宝柱也怪爹拣回来个吃闲饭的。善良的宝柱爹得知小花是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后,顶着儿子儿媳的压力留下了苦命的小花。
小花非常懂事和心疼爷爷,尽管宝柱的叹息声多了,香草的脸阴的能滴出水儿来,可这并没有影响爷俩相依为命的快乐,土坯屋里有了笑声,香草十分妒忌,决定送走小花。
香草在她娘的精心安排下,一次又一次地骗走单纯的小花,最终都没能得惩……香草恼羞成怒,借吃饭之机把怨气撒在小花身上,宝柱爹忍受不了香草的脸色,带着小花另起了炉灶。从此七岁的小花每天给爷爷做饭,日子过的很辛酸也很快乐。
心地善良的小花不记恨叔叔和婶娘,一次次用真诚和稚嫩的心去接近他们。一次,她送来了亲手做的贴饼子,宝柱和香草看着手里的馒头,内心被触动。第二天,宝柱无意中和小花说话了,小花证实叔叔是在和自己说话后,扔下手里的玉米棒子飞奔出院,她拼命地跑着,摔倒了再爬起来,一口气跑到地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爷爷,爷爷看着小花兴奋不已的小脸和流血的小手,心疼的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
好学的小花把偷偷学来的字用木棍都刻在土里,爷爷看着刻在土里的一大片字,很难过,决定上山砍柳条,编筐给小花换学费,无数根柳条带着爷爷的体温编成了筐。小花终于上学了,她知道考第一爷爷会笑,所以就回回考第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香草的肚子依然没有动静。香草娘听说吃蚂蚱能治她的病,宝柱不屑理她。小花听到后,偷偷把路路上的蚂蚱一个个抓进瓶子。宝柱和香草看着炕上的10大瓶蚂蚱,被深深的震动了……。
小花终于用自己的宽容和善良感化了宝柱和香草,香草流下了忏悔的眼泪……。爷爷和小花被请回了正屋,他们穿上香草给做的新衣服,看着桌上丰盛的饭菜,哽咽着难以下咽,小花扑进香草的怀里喊出了来到这个家以来对香草的第一声娘……。
根叔召集村民为小花家集钱集粮献爱心,村民们积极响应,根叔说出宝柱爹隐藏了几十年的秘密,其实,宝柱也是宝柱爹领养的娃,宝柱得知自己身世,对爹下跪忏悔,一家四口人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十四年后,小花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她要用自己行动报答爷爷报答这片她成长过的土壤……
领衔主演
田成仁、张妍、郝洋、于伟杰
联合主演
牛万鑫 王长虹 宋文兰 刘应树 赵连生
赵志香 郝超英 何文凉 甄菲 孟祥人
崔文 高世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