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头条

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

礼物大全

2024-09-11

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导读:1、七根火柴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气侯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

1、七根火柴

天亮的时候,雨停了。草地的气侯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气,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接着,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

不分点地倾泻下来。卢进勇从树丛里探出头来,四下里望了望。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给遮没了。天,还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有几颗冰雹洒落下来,打在那浑浊的绿色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他苦恼地叹了口气。

因为小腿伤口发炎,他掉队了。两天来,他日夜赶路,原想在今天赶上大队的,却又碰上了这倒霉的暴雨,耽误了半个晚上。

他咒骂着这鬼天气,从树丛里钻出来,长长地伸了个懒腰。一阵凉风吹得他连打了几个寒颤。他这才发现衣服完全湿透了。

“要是有堆火烤,该多好啊!”他使劲绞着衣服,望着那顺着裤脚流下的水滴想道。他也知道这是妄想——不但是现在,就在他掉队的前一天,他们连里已经因为没有引火的东西而只好吃生干粮了。

他下意识地把手插进裤袋里,意外地,手指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裤袋翻过来。果然,在裤袋底部粘着一小撮青稞(kē)面粉;面粉被雨水一泡,成了稀糊了。

他小心地把这些稀糊刮下来,居然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团。他吝惜地捏着这块面团,心里不由得暗自庆幸:“幸亏昨天早晨没有发现它!”

已经一昼夜没有吃东西了,这会看见了可吃的东西,更觉饿得难忍受。为了不致一口吞下去,他把面团捏成了长条。正要把它送到嘴边,突然听见一声低低的叫声:“同志——”

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他略略愣了一下,便一瘸一拐地向着那声音走去。卢进勇蹒跚地跨过两道水沟,来到一棵小树底下,才看清楚那个打招呼的人。

他倚着树杈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粘贴在前额上,雨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地流着。

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努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地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听见卢进勇的脚步声,那个同志吃力地张开眼睛,挣扎了一下,似乎想坐起来,但没有动得了。卢进勇看着这情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

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

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开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

急急地说:“这……这里!”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

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

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mò)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

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

2、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

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3、巧送周副主席担架过河

1935年8月,周恩来不幸得了伤寒,病得很重。离开毛儿盖准备过草地时,毛泽东非常着急,一再嘱咐彭德怀:“周副主席不能再骑马了,要组织力量抬着他顺利过草地,不能有半点闪失。”

不料出了草地,一条水流湍急的班佑河挡住了去路,如何将周副主席担架抬过河,成了难题……红一军(原一军团)作为右路军前卫,在前面开路,彭德怀率红三军(原三军团)负责殿后。

周恩来躺在担架上随红三军行动。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走出茫茫大草地,来到一个叫班佑的地方。彭德怀命令部队渡过班佑河,等待与左路军会合,然后继续北上。

这天,红三军第11团过班佑河的时候,周恩来的担架也跟了上来。这时部队突然停了下来。“怎么回事儿”团政委王平问道。“班佑河河水暴涨,不好过河!”侦察员报告。

“走,到河边看看!”王平来到河边,看到班佑河河面虽然不是很宽,但正涨着洪水,水流很急,给部队过河增加了难度。当地向导介绍,班佑河上原先有一座木桥,因为雨大风急。

加上木桥年久失修,被洪水拦腰冲成了两截。红军没有木材,桥架不起来。王平想试试水深,弯腰抬起一块大石头,铆足劲往河里一扔,只听“嗵”的一声,眨眼功夫,石头就没了踪影。

他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又让侦察员找来一根竹竿,系上一块石头,再往水里扔。竹竿虽随水而漂,但也基本测出了水的流速。这下王平心里有底了。

“政委,情况怎么样能过吗”团长邓国清从后面走上来焦急地问。“部队过河问题不大,关键是如何把担架上的周副主席抬过河!”王平显得心情有些沉重。

这可把邓团长给难住了。怎么办王平揭开盖在周副主席身上的军毯,只见他双眼紧闭,面容清瘦,加上一脸的大胡子,比长征前瘦了许多,作为老部下的王平心疼极了。

见周副主席病情未见好转,王平焦急地把医生叫过来,问道:“你是怎么搞的,周副主席怎么现在还没苏醒”医生说:“一路都未找到治伤寒的药,实在没有办法!”

王平恨不得自己变成华佗,马上把周副主席的病治好。邓团长见王政委急得不行,赶忙拉了拉他的袖子,小声说道:“周副主席病得这样重,我们得赶快想办法,安全地把他护送过河。”

王平这时也冷静下来,他把参谋长、政治处主任等领导找来,研究渡河方案。大家七嘴八舌,纷纷献计献策,但谁也没有十分把握。“有了!”王平一拍大腿。

兴奋地站起来对大家说:“三国时曹操的部队不识水性,把战船连在一起,虽处江河如履平地,我看现在可以学一学。”“怎么个学法”大家以期待的目光看着王平,等待他的下文。

“因为马高大,河水淹不了,邓团长和我的马并排联起来,把周副主席的担架平放在马背上,用绑腿固定好,就像浮桥一样,可以把周副主席平稳送过河。”

“好,这个办法好!老王,只有你这个‘三国迷’才有如此锦囊妙计呀!”邓团长高兴得狠狠拍了王平一巴掌。“先别给我戴高帽子,再来合计合计,看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王平提醒邓团长。

“为保证万无一失,安排10个水性好的战士,保护周副主席,待战马靠岸时,再由两个战士接住担架,把周副主席抬上去。”邓团长一边抽着自己卷的叶子烟,一边用树枝在地上比划着。

商量妥当,邓团长下令渡河。10名身高体壮水性好的战士拉着绑腿下了河。由于水流太急,两匹马死活不往前走,急得大家又推又拉。待马下到河里,大家把周副主席的担架抬上去。

用绑腿固定好,一步一步往中间走。王平一直守护在周副主席身边。尽管他个子很高,水依然淹到了嘴巴,只露半个头出来。走到河心,水越来越急,王平的脚不时绊在河底的石头上。

一阵阵疼痛袭来。马不停地打着趔趄,王平一只手紧紧抓住周副主席的手,一只手紧紧扶住担架,尽力不让担架摇晃。忽然,邓团长的马被石头一绊,差点沉下去。

几名战士赶紧过来,将马控制住。经过艰辛努力,终于把周副主席的担架抬到彼岸。重病中的周副主席终于随大部队过河了,全团官兵比打了一场胜仗还高兴。

这消息随着机要员发出的电波,很快传给了毛泽东。毛泽东赞扬说:“我就知道王大个子办法多,把恩来交给他我放心!”

4、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

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

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

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

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

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政府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5、任弼时三过草地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最长,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时,我的右脚便被反动军队布下的竹签阵穿透了”。那是一次夜间急行军,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任老带着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迅速向阿坝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过反动军队布下的铁丝网,突然脚心一阵剧痛,落在地上再也迈不动步子。

战友提来马灯一看,一根近01米长的竹签穿过了他的右脚脚掌,脚背上还露出长长一截。受伤只是一瞬间,此后几个月任老被伤脚折腾苦了。队伍连续行军,根本没有机会停下来养伤。

伤口化脓了,战友便将纱布裁成窄长的细条,蘸了水穿过伤洞,来回扯动,清除里面的脓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随了钻心的疼痛,但有什么办法。

那是缺医少药环境中遏制进一步感染的惟一办法。 和平年代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能忍受这样的痛苦呢”讲到这里,任老喃喃地说。

二过草地,鬼门关口拣回性命,第二次过草地更险,任老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1935年下半年,任老时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教导团一连指导员。大军从阿坝向绥靖方向进发。

来到黑水河时,便桥已被毁掉,南岸则被土匪占领。为保证主力部队过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干部战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时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对岸的只有8名。

接下来就是一次令南岸敌军魂飞魄散的突袭,大部分敌军在睡梦中被击毙,8人很快便占领了桥头堡,大部队顺利地搭起了便桥。

任老却因此染上了重伤寒,红军缺医少药,食物的供应已经断绝,他的病一步步恶化,常常昏迷不醒,战友们便抬着他行军。20天后,部队走出草地,来到绥靖。

此时任老长时间休克,战友们都误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绥靖滩石崖下的山洞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他苏醒过来,挣扎着爬向河边喝水,十几米的距离,任老竟爬了两三个小时。

当地居民郝老汉发现后将他救回了家。 郝老汉对待他就像亲生儿子一样,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汉膝下只有一个女儿,便想收他为儿子。

但任老却一心想要回到队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门口,希望看到队伍上的同志。两个月后,任老的病基本痊愈了,他挥泪告别了郝老汉老两口,找到了在该地区活动的金川省委。

重回革命队伍。经历这一次起死回生时,任老还不满18岁。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时,队伍又从绥靖出师北上。任老带着七八名比他还年轻的战士在草原上行军。

一天夜里,一位小战士问任老,“科长,将来会是什么样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实现吗”“肯定能”。

风雨送春归人物关系:余仲君的老婆王玉兰,儿子赵小军,其实是赵达声的前老婆和儿子,许盈和赵小燕才是赵达声现任老婆和孩子,好像说的有点绕,总之就是余仲君养的老婆和孩子都是赵达声的。

赵达声曾经是侦察连连长,与很强的作战能力,在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时,赵达声因受伤而失忆,家里人都以为他牺牲了,妻子王玉兰带着儿子嫁给了余仲君。三年后,赵达声恢复记忆并回到家,发现妻子已经改嫁,他没有去计较,后来赵安生和老师许盈走到一起,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们还有一个女儿叫赵小燕。

赵达声转业后成了东江市委常委和纪委书记,性格耿直的他不畏强权,敢于跟黑恶势力对抗。余仲君以前是赵达声的战友,转业后成为东江市的市长,他效忠上级麦满仓,麦满仓是个贪官,野心勃勃,他为了拉拢余仲君使用了美人计,将林妙雪送给了余仲君。

余仲君背着妻子在外面养情人,他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许盈是赵达声的现任妻子,优雅知性,十分豁达,也是赵达声的贤内助。周强赵达声的左膀右臂,办事周到,细心谨慎,在调查爆炸案时,周强遭到敌对势力的诬陷,赵达声则坚持彻查此案,帮周强洗刷冤屈。

《风雨送春归》的主要剧情:

侦察连连长的赵达声在当年一场战斗中因受伤而失忆,被兄弟部队所救。赵达声的战友余仲君以为赵达声已经牺牲,按照两人先前的承诺,余仲君悉心照料赵达声的妻子王玉兰和儿子赵小军,三人组成了新的家庭。

几年以后,恢复记忆的赵达声回到家乡,却发现妻子已经改嫁好友。豁达令他疼痛放下往昔,与老师许盈结成连理,诞下女儿赵小燕。时光荏苒,余仲君和赵达声作为东江市领导班子成员,经历了事业、家庭、友情等重重变故和考验,却在这时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

如果说到抗日神剧,想必很多人都会深恶痛绝,这些影片一次次挑战这观众的智商底线,像什么手撕鬼子了,还有些爆笑的台词,如“一枪打死八百里以外的鬼子”,“我爷爷九岁时,就被鬼子杀害了。”。

当然有抗日神剧就有经典的抗日剧,如《亮剑》就是难得的经典之作的,很注重一些逻辑性的东西,更没有将鬼子贬低的一无是处,反而更多体现了抗战的艰难,与战争的残酷,让人忍不住一边又一边的看。

《亮剑》里有很多经典角色,如“李云龙”“魏和尚”“段鹏”等,他们身上不只有正规军人素质,还有很多男人的血性,但如果真的说到有血有肉,还得说《亮剑》中骑兵连的连长“孙德胜”。

其实影片中最符合“亮剑”精神的就是骑兵连,在与有人数优势的日军骑兵连对决时,虽然兵败但全连上下没有一个逃兵,连长更是在断了一条胳膊情况下仍然冲锋,这一段不知看哭了多少观众。

《亮剑》火了以后,影片中的骑兵连连长也火了,他的扮演者叫江水,是一位标准北漂,由于喜欢健身,所有一身肌肉的他,所以常在影视剧中,演一些抗日战士,是一位草根演员。

在影片中的主要卖点除了一身壮硕的肌肉外,在就是壮烈牺牲的戏份,被人称为“卖血又卖肉”的演员,除了《亮剑》以外,他还在《川军团血战到底》等剧中牺牲过。根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到2017年,13年间江水在19部戏中死了13次,基本上每年死一次。

江水在生活中酷爱健身,一身肌肉块就很能说明问题,而让你想不到的是,他曾经是一名会计,后来还当过摇滚歌手,在30多岁的时候,才开始他的群演之路,演龙套演死尸,露不露脸都可以。

他在戏里出了名的不要命,一会旁边爆破,一会骑马狂奔,身上也是受伤无数,就这样一路摸爬滚打的过来了,不过现在江水火了,虽然未大红大紫,但也算是知名的配角了,能接的戏也多了。

在电视上他是一个勇猛的爷们,在家里却是宠妻狂魔,江水曾经在访问中表示他在家里承包里家里所有的家务,小到媳妇的袜子大到窗帘都是他洗的。如今生活好了,有时间还会带妻子出去旅游。

他对妻子这么好,离不开妻子多年陪伴,江水的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两人恋爱8年,前段时间他还在微博晒出,妻子给他的电报,两人1997年结婚至今已经20年,但两人却始终没有要孩子。

两人20多年仍不要孩子,让很多人好奇,这是为什么?而他在微博上曾回应过,发文称“俺俩坚决反对‘第三者’,插足!插嘴!”,可见是两人共同的意思。

不过不管有没有孩子,都未曾影响过两人的感情,相爱28年过去了,两人在一起恩爱如初,也许没有孩子的束缚,反而让两人更加自在,没想到抗战剧中的硬汉在生活中也会有如此柔情的一面。

女子军魂生孩子出现在第13集。

凌风侠命人将李八一和仇小豹绑了起来,李八一解释的时候也被泼了一脸水。胡三眼带人在当地搜查,他们得知了一些红军的情况。王三妹醒来后感到十分内疚,凌风侠酒醒后答应和李八一回师部。胡三眼回家后得知老太爷醒来,虎姑娘也回来了。

胡三眼找陆半仙算了他二哥下葬的日子,虎丫头想给二爹报仇,老四建议先联系田大棒。凌风侠跟着李八一去了师部,李八一到后将凌风侠的做法都汇报出来,凌风侠认为自己没错,师长将她的职务取消,凌风侠也被关押起来,孙连长给她送去吃的。

李八一找凌风侠谈话,胡老二的送葬队伍中出现了她的女人,胡宝儿算是胡老二的半个儿子,两人被胡三眼当场打死后陪葬。李八一来到妇女营,他宣布了师部命令,凌风侠被羁押在师部,妇女营的管理工作由李八一来完成。

可以在假期上享受很多的待遇。

对于嫁给军官最明显的一个待遇,那就是假期的变化,因为现在国家已经取消了晚婚假,但是对于军人来说,可以在享受国家法定婚假的基础上,还可以再另外增加七天的婚假,如果军人和配偶是两地分居的话,那么你们的假期还会大幅延长,如果另一半已经怀孕,那么在生产的时候才能够享受30天的护理假。

根据国家《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规定,对担任师、团职领导职务并且满一定年限的军队转业干部,安排相应的领导职务,其他干部安排非领导职务。连长在部队属于领导职务,但职级较低,转业回地方时,通常不安排领导职务,而是安排科员一类的非领导职务。